Author |
Message |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 Posted on Saturday, April 16, 2011 - 07:32 am: | |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8002 缅甸担忧中国影响力 2011年04月12日 英国《金融时报》 海伦•沃瑞尔 伦敦, 蒂姆•约翰斯顿 曼谷报道 在位于缅甸东北部、与中国接壤的赌城蒙拉(Mong La),生意一片兴隆。在缅甸通过木材、宝石和矿产生意发了财的中国赌徒们用扑克牌进行豪赌,所有输赢都以人民币结算。 从蒙拉这样的城镇,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对缅甸日益亲近的“接纳”:所有东西——从货币到手机网络——都是中国的,这使得蒙拉成为不受缅甸将军们影响的一块飞地。 这或许是中国在缅甸影响力日益增长的一个极端例子,但在2010-11财年,中国对缅甸投资100亿美元,占到该国所有外国投资的三分之二,这种无孔不在的投资是更重要趋势的一部分。它不仅令西方政客们担忧,也让缅甸自身忧虑。西方政客担心自己在争抢缅甸自然资源的竞争中正落于下风。 一位缅甸分析师表示:“中国拥有控制缅甸的宏大战略,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具有战略意义。如果东部沿海地区出了事,它们必须拥有通往西方的渠道。” “只要你控制了商业,你就是在运营经济——无论我们是否喜欢。” 由于中国政府为遭受西方制裁的缅甸提供了关键的贸易,缅甸军政府在有关这个北方邻国的话题上三缄其口,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一位外交官表示:“人们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感到担忧,部分担忧源于这一体系的不透明性——没有任何有关中缅两国关系的公开声明。” 然而在私下里,这些将军们似乎承认自己存在担忧。揭秘网站维基解密(WikiLeaks)公布的外交电报显示,2009年,缅甸政府与美国驻仰光外交官接触,提议加强双边经济关系,以“缓冲中国的主导地位”。 这些电报详述了一位“人脉广泛”、作为政府非正式特使的缅甸商人的提议。2009年9月的一份电报中写道:“在被问及(缅甸政府)为何急于与美国改善关系时,(消息人士)肯定地回答道:是因为中国。(缅甸)高层真的不愿意过于依赖一个宗主般的邻国,他们希望美国可以发挥缓冲作用。” 在与缅甸方面会晤期间,美国国务院正在全面评估其对缅政策。美国对缅政策包括禁止美国公民或企业在缅甸从事大部分经济活动的全面制裁,以及只与缅甸保持最低限度的外交联系。 美国在同年11月发表的评估中总结道,美国应该继续制裁缅甸,但应该增加更高级别的外交联系。 正如电报所转述的那样,上述决议符合特使传达的如下信息:缅甸政府预计美国短期内不会取消制裁,但希望提高两国外交联系,并安排高层互访。 美国参议员詹姆斯•韦伯(James Webb)一向认为,美国对缅甸的制裁,使得中国可以在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施展拳脚。韦伯是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小组委员会主席,他在电报发出前一个月访问了缅甸。 并非只有韦伯持上述看法。智库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在上月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制裁使得缅甸与西方断绝了经济和外交上的联系,从而推动该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更接近中国。”该报告称,这并非缅甸 “传统或与生俱来的外交立场”——缅甸夹在中印两国之间总是感觉不自在。 中国人潮水般地涌入缅甸的边境城镇及其过去的皇家首府曼德勒,让人们对中国的新殖民主义感到不安。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缅甸问题专家肖恩•图内尔(Sean Turnell)表示:“中国人的兴趣几乎完全集中于采掘业,这往往很难让缅甸其它经济领域受益。没有什么迹象表明,中国人的投资与缅甸经济转变有任何关系——缅甸只是在提供廉价资源。” 美国驻仰光外交官发回的电报验证了以下看法:已经下台的将军们觉得缅甸输了。 在2010年的电报中,美国外交官报告称,在缅甸北部克钦(Kachin)修建的水电项目遭到民众反对。该项目是由缅甸的亚洲国际有限公司(Asia World Co)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CPIC)合作实施的,1.5万人将因此被迁移。 电报称,当地维权人士向中国政府、而非缅甸当局(这很能说明问题)递交了一份由逾4100名反对者签名的请愿书。这是在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上7座拟建大坝中的第一座。但不管怎样,大坝仍在继续建设中。 译者/何黎
|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 Posted on Friday, April 08, 2011 - 12:02 am: |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1040200367.html 「日本失落」的血淚教訓 * 2011-04-02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日本經濟失落廿年,世人目睹日本社會排他老化、終身僱用制瓦解、公共債務快速膨脹、政權閃替如走馬燈、官僚休灰了志氣,乃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寶座都拱手讓給中國。但萬萬想不到的是,日本失落積弊之嚴重,會以「難以收拾的福島核災」來動搖國本並震驚全球。如今,福島核災令全球蒙「輻」,國際間基於民命何辜的惻隱之心,不忍苛求這本帳,但「日本失落」的血淚教訓,卻不容各國朝野政治領袖心存僥倖,不以為鑑。 誠然,福島核災是宮城大震引發的海嘯天災使然,不同於美國賓州三哩島與前蘇聯車諾比核災是人為肇禍。不過,越來越多跡象顯示,督導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東京電力與菅直人政府應變僵化緩慢,是導致核災演變成「土壤染鈽、廢爐棄廠」慘劇的關鍵。 國際社會在震災第一時間被日本民眾的沉靜應對所感動,台灣因為昔日殖民的微妙情感,更是語多褒揚,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日本人連領救災物資都排隊」,以及「福島50壯士視死如歸」。前者隱含著「換成台灣人一定用搶的」,後者牽引出「台灣也該列核災壯士名單」。前總統李登輝則是將民與官切割,心疼日本民眾水深火熱,痛批菅內閣耍官僚不認真。 不要在他人傷口上抹鹽,固然是文明人應有的教養,但以日本災民的A級表現矮化台灣人的應變能力,則未免太看輕自己。試問,921大地震時,台灣災民可有失控表現?台灣人若不自持守分、若不善體人意,豈會有那麼多外籍人士想根留台灣?捐日賑災的近20億善款又從何募得? 再者,闖禍者收拾殘局乃天經地義之事,我們無意貶損盡忠職守的福島核電廠善後人員,但用敢死壯士甚或神風特攻隊將他們「英雄化」,實是理解的錯亂。更荒謬的,是那些呼籲台灣該預擬核災壯士的政客,不思防災於未然,只想趁機作亂,大撈政治籌碼。 「日本失落」的血淚教訓,當然不是要大家學日本災民「連領救災物資都排隊」,抑或「預擬核災壯士名單」,而是要記取更深層難解的政治與財經殷鑑: 一、兩黨政治選出平庸政府,無形殺傷力比核災更切身更直接:20年來日本政權更替迅速,堪稱全球政壇「奇景」,從90年代初的宮澤喜一到現任菅直人,共出現13位首相,除了小淵惠三2000年死於任上,小泉純一郎在2006年9月交棒前長任五年半之外,其他首相任期短則不到3個月,長則不到3年。尤其小泉卸任後,政治鬥爭加劇、經濟困境惡化,又遭逢金融風暴衝擊,日相平均任期更縮短至一年不到。政權快閃致令政策無法連貫,官僚逐漸喪失勇於任事的使命感,廣大選民被迫在兩個爛蘋果間抉擇,只能頻頻以超低支持率來宣洩不滿,卻也無助於喚醒政客良知與擺脫經濟泥淖。 二、債務滾雪球,預支未來,禍延子孫:領導力不彰與經濟力不振的惡性循環,導致日本公共債務迅速膨脹,負債餘額已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兩倍,但由於9成公債是賣給本國人,外債只有一成,這也是國際信評機構迄未調降日本主權債信的主因。儘管日本是美國大金主,也是淨債權國,短期內大可從海外變現匯錢搶救國難,但此次災損初估達25兆日圓,後續重建經費龐大,公部門減薪與私部門加稅都只是杯水車薪,政府未來勢必得大量舉債。如果是內舉,必將排擠消費,戕害經濟動力;如果外舉,就得面對國際壓力的考驗。無論如何,日本預算赤字已是個無底洞,恐將吞沒下一代的未來。 三、再雄厚的社會資本,也有被掏空的一天:震災發生後,外界咸認日本民眾的鎮定是豐沛「社會資本」的展現,也是未來日本再起的關鍵力量。的確,日本人重視群體性與秩序,民間企業的創新力綿延不絕,都值得稱頌。但重視群體性的反面真相是,日本社會的霸凌、冷漠與詐欺事件絕對不會比台灣少,連皇太子長女愛子在學校遭二皇子妃親戚欺負,校方都可基於皇室和諧而多所隱瞞。換言之,日本社會的互信基礎並非外人想像般深厚。此次東電核廠釀成驚世巨災,社長清水正孝卻託病告假,跟前幾任世家出身的首相閃辭卸責一樣,「武士道」精神早已蕩然無存。民眾就算想相信政府,大概也無處託付信任了。 奇怪的是,台灣輿論偏好局部放大日本社會的美好,卻吝於給自己人民掌聲。在藍綠惡鬥激烈的年代,若非民間部門的用心耕耘,台灣經濟力何以能維持不墜? 「哀莫大於心死」,再雄厚的社會資本,在短視兩黨政客的耍弄下,總有被掏空的一天。台灣比日本幸運的是,還沒有碰上宮城大震那樣驚天動地的天災,但「日本失落」的血淚教訓如影隨形,讓人沒有樂觀的權利! ===========================================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multimedia/2011/04/110404_special_japan_disaster_yangyuli.shtml 特写:日本灾区之行 (一) 2011年 4月 4日 杨玉丽 杨玉丽是BBC北京分社的新闻副制作人,参与制作BBC电视、广播及网络平台中有关中国的英文新闻报道。平日工作内容包括:报新闻选题、调研新闻、规划及实现采访录制、音频编辑等。业余学习了一些日语。她是此次BBC赴日海啸报道团队中唯一的中国雇员。 3月11日的午后,两会开幕的热度刚刚退下,面前是可以用来恢复点元气的周末。北京的气温小小回升,我很想星期天去爬山。 “日本大地震了!”办公室里,不知谁突然喊了一句,这便是海啸般突如其来的两周赴日报道之旅突如其来的信号枪。 为协助BBC的报道,日本使馆特批当天为我们办理赴日签证。于是海啸发生几小时后,我们就坐在出征的飞机里了。2009年加入BBC,2007年因为仰慕NHK的纪录片而开始学习日语,此行是我第一次参加BBC在中国以外的报道任务,也是第一次用日语工作。心还没来得及忐忑,脑中反复播映着海啸不可思议的巨浪吞噬村庄的画面。顺便提句:这是电视直播史上首次多角度、多机位直播海啸来袭画面。 机场关闭、从首尔转机、航班取消、航班恢复,终于在3月12日下午2点抵达日本福岛机场。对,福岛,因为它是所有可能性中离仙台最近、到港最早的目的地。从机场打出租车一路向北,中国首席记者Damian、摄像师Sean和制作人的我一行三人当晚抵达仙台,应该是从国外赴日并抵达仙台的第一组新闻摄制组。 大家会问,为何不派驻东京记者直接赶赴仙台呢。这或算是大型突发新闻报道中一个有趣的人员调配细节:灾难发生后,东京的唯一驻站记者Roland肩负着即刻开始在BBC各电视、广播频道不断直播连线讲述最新动态的重任,这时若派他停掉直播赶赴仙台,就意味着他有数小时无法直播连线,即BBC将有数小时没有直接发自日本的报道声音。因此由日本周边国家驻站记者先行赶赴仙台,而东京的Roland几乎片刻不停地在BBC各个平台做直播报道。 最初的恐慌 抵达之时仙台正停电,靠车头灯探路往被摧毁的海港驶去。漆黑夜里,车灯能探到之处,路旁满目是颠倒变形的汽车。因为附近一家三得利厂房被毁,沿路两侧洒满了花色一致的罐装啤酒和软饮。在车被废墟拦截无法继续之处,我下车开始做海事卫星连线的准备,Damian和Sean则徒步往废墟深处走去。 给直播设备寻找卫星信号时,才发现头顶是一片繁星,出奇地璀璨着。忍不住用3秒钟惊叹了一下头顶这片繁星的无序和身处之地被海啸袭击后海港残局的无序,然后开始一边努力深呼吸一边以最快速度连接设备,以期让世界尽早听到BBC来自海啸灾区的报道。 “你听,好像是海啸来临的声音。”在一旁帮我打着手电筒的日本司机长谷川先生突然拍拍我的肩,低声地说:“我们应该离开这里了。”另一位司机齐堂先生在一旁举着手电一个劲儿地朝我点头。我立刻关上嘟嘟作响的卫星接收器,便听到左侧远处一声突兀的海浪拍岸的声音,即刻右侧远处也传来同样的声音。我从未听过真正海啸的声音,也没有理由在这样的时刻质疑当地人的判断。四下只有我们几个是活物。深吸了一口气,我问长谷川先生:“刚刚的声音代表着什么?”他点了一下头,说:“很有可能会发生新一轮海啸,现在就应该走。”没有手机信号,Damian和Sean已经走远,我转身朝废墟深处大喊他们的名字。或许是听到我的喊声,或许是命大,他们回来了,我们将设备砸进车里,便掉头远离海港。沿路车灯探到一辆辆几乎被海啸碾碎的汽车向我们警示着大自然的威力。 稍后在市区马路旁驻车编辑刚刚拍摄的画面时,收音机里反复传出多语种的海啸警报:“……有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两米左右的海浪。沿岸附近的人请立即到地势较高的地方避难。”警报依次以英语,中文,韩语和其他的语言播报。或许因为听到中文的海啸警报,那一刻,突然感觉这场灾难和自己特别的靠近。 对海啸的恐慌也就到此而已了。之后不过是时不时感到余震,穿着长筒胶鞋在废墟里避免踩到断铁和玻璃时的小紧张,如此罢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对核辐射的担忧。 ===========================================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208926.shtml 胡晴舫:人在東京大地震 【聯合報╱胡晴舫】 2011.03.14 07:23 pm 不過年前才去了仙台。當時留宿的日式旅舍老闆娘因為擔心我排序等洗澡太無聊,給了我一塊好吃的草餅。隔日去了松島,蒼松臨海挺拔,海灣內點點蓊鬱孤島,果真一片古畫景致。而今想起仙台老闆娘和海邊的松樹,如同回憶二○○四年斯里蘭卡大海嘯的經歷,不免有股生還者的淡淡感傷。 三月十一日下午兩點四十六分,地震發生,東京公寓地板瞬間晃動,書架發出背痛似的哀鳴,每本書都急著蹺家逃跑,窗框發生人齒咬合的可怖聲響,外頭群樹搖擺起舞,電線桿擺動猶似吞了搖頭丸的夜店少年。長達五分鐘,地震就是不停。事後很多人回想,這次地震最可怕的地方就是這個「不停」。 無疑是我這輩子經歷的最大地震。 地震一停,跑到街上,已經無法聯繫朋友。早上,朋友與我寬鬆約定「下午三點多碰面,屆時再打電話。」然後就發生了日本觀測史上最大強震,電信全斷,地鐵停駛,海嘯警報發布,警察全上了街,巡邏車日英雙語沿街廣播,請大家往高處避難。 地震又開始了,人們留在戶外抽菸聊天,金黃陽光和煦,景象詭異地溫暖愉快,像幅無印良品的廣告。 平常垂著眼皮貌似卡通狗的日本首相菅直人很快上了電視,語調鎮靜,神態穩重,句句重點。原來菅直人其實是小說家藤澤周平筆下的怯劍松風,臨危並不怯弱。官房長官解說救災措施,氣象廳長警告餘震,標示海嘯高危地帶,媒體不厭其煩播報求救資訊與交通細節,NHK更以日、英、中、韓、葡等五種語言輪流放送。 車站 靜如教堂 東京各大樓即刻開放空間,供應茶水毛毯,讓民眾入內避難,便利商店免費提供飲食,商家主動在門口擺上熱湯。夜幕降臨,溫度驟降,有些災區下起雪來。沒有了大眾運輸,許多東京上班族嘗試在寒夜徒步回家,六本木到新宿一小時,到橫濱大約八小時。全城塞車,車燈閃亮如聖誕燈飾,不聞一聲喇叭。兩旁夾道魚貫人群,井然有序,不推不擠,好像剛從武道場散場回家的演唱會觀眾。 渋谷車站前擠滿回不了家的群眾,巴士停駛,地鐵站鐵門拉下,一向把手機當身體器官般依賴的東京人在公共電話前大排長龍,等著跟家人報平安。沒人掄起拳頭敲打鐵門,沒人哭泣喊叫,沒人趁機大發政治議論。縱使滿坑滿谷都是人,那個夜晚,平時吵雜震天的渋谷車站卻安靜得有如一座露天教堂。 百貨公司走道坐滿了避難民眾,有的吃麵包,有的讀雜誌,有的閉目,儘管餘震不斷,臉上肌肉不動,也不出聲,各自安頓下來,準備漫漫長夜。高掛渋谷街頭的電視畫面映出遭海嘯夷成平地的臨海村鎮,漁船赫然矗立路中央,市公所不見了,汽車跑上屋頂,煉油廠鎮夜大火燒不歇,燃亮了本應隨著日落沉入黑暗的大海。 搬來東京近一年,我承認個人對日本社會一直有點意見,小到女性冬日為求時髦競穿皮草,市面販賣海豚肉,大到階級觀念、種族歧見、世代正義、性別意識等,尤其東京,就像巴黎、倫敦,對付窮人以及外地人沒有一點好臉色。作點露骨懺情,我的態度傾向太宰治,暗地有點「若你們說做人就得這樣,那從此請別把我算作人」的倔強。當規模九點零強震發生,政府單位第一時間就位救災,企業慷慨襄助,人民自發互助,一切悶不吭聲卻迅速進行,他們的冷靜自持卻令人由衷折服。 不幸 彰顯文明 不由得,我這個誓不為人的下流人也要讚嘆,這是貨真價實的文明。文明不祇是蓋幾座歌劇院、滿城美食咖啡館,也不祇是炫耀異國經驗,身穿川久保玲用 iPhone談羅蘭巴特。地震,海嘯,火山,颶風,一次次,地球無情提醒了人類,你手上那點所謂的文明根本不算什麼,隨時眨眼就消滅殆盡,管它巨大如羅馬帝國,或先進如核子反應爐。最終,文明其實關乎人的終極質地,展現在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如何對待彼此的方式,以及他為了維護生命價值而個別採取的集體行為。 甚至,文明即將大規模毀滅的那一刻,真正的文明才以一個「人」的形象顯現。我有幸在不幸時刻見識了日本的文明。 (作者為作家) |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 Posted on Saturday, December 04, 2010 - 12:05 am: | |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01204a.shtml 朝鲜迷局 [约瑟夫·奈] (2010-12-04) 朝鲜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在上月23日,朝鲜人民军向位于两国争议领海边界的韩国延坪岛猛轰了近200发炮弹,致使4人(包括两名平民)丧生,摧毁数栋民居建筑。这次事件有平民在场,致使许多平民必须被撤离家乡,这使得朝鲜的袭击比3月击沉韩国天安舰并导致46名海军人员丧生的事件还更具挑衅性。 而就在延坪岛事件几个月前(编者按:根据新闻报道,是大约一周前),朝鲜向一个美国科学家代表团展示了一个事前并未公开的新铀浓缩设备,而该设备将提升该政权的核武制造能力。 朝鲜核能力提升令人担忧 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已困扰世人近20年。平壤当局背弃了《核不扩散条约》的义务,并在1990年代初秘密重新提炼了足够的钚元素并制造了两颗原子弹。在1994年退出了由美国克林顿政府调停的限制性协议之后,朝鲜驱逐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察人员并开始重新提炼核废料,生产了足以制造6颗原子弹的钚。 如今在新浓缩设备的帮助下,朝鲜获取核裂变物质的能力将大大增强。朝鲜领导人早就以销售导弹、毒品和伪钞而臭名昭著,许多人因此担心它会将这些核物质卖给其他国家或恐怖组织。而维基泄密(WikiLeaks)网站最近公开的一份美国机密外交文件则认为朝鲜已经开始帮助伊朗开展其新型导弹计划了。 小布什政府原本希望能用政权更替的方式解决朝鲜核问题。他认为孤立和制裁能推翻金正日的独裁统治。但这个政权却坚持了下来,最终小布什政府也只能无奈答应与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朝韩一道举行六方会谈。 事情到了2005年5月似乎有了一丝转机,朝鲜可能同意以放弃核项目为代价换取安全保证和解除制裁。但协议却最终破裂了,而朝鲜声称除非美国将那些涉嫌为金正日政权伪造货币或洗钱的银行账户解冻,否则它就不会回到六方会谈。 接着趁外交僵局之机,朝鲜向日本海发射了数枚导弹。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一致决议谴责朝鲜的行为,中国还警告朝鲜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作为回应,朝鲜于2006年爆破了一座核设施,在2009年又引爆了另一座。 以“弱实力”获取中国援助 表面上,朝鲜是个经济上一塌糊涂的贫穷国家。与它在半个世纪前同时起步的韩国早已成长成为世界上最为繁荣的经济体之一,5000万韩国人享受着3万美元(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年收入,而朝鲜的2500万人口的人均年收入只有区区2000美元。朝鲜在1990年代遭受了严重饥荒,大概导致100万~200万人丧生,而至今朝鲜还得靠中国来提供食品和燃料。 那朝鲜又凭什么能得罪它的众多邻邦? 一则,朝鲜拥有所谓的“弱实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弱势——以及伙伴关系可能崩溃的威胁——可以转化为一种讨价还价的资本。一个欠了 1000元债务的破产者可能是渺小的,但一个欠了1亿元的就大不一样了,后者可能拥有相当巨大的讨价还价能力——正如那些在2008金融危机中“大到不能任其倒闭”金融机构一样。 正如《金融时报》观察的那样:“朝鲜的金正日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个能令北京当局感到不知所措的领导人。外交界都说金正日一直无耻地玩弄着中国的恐惧。如果中国不给他提供援助,就得面临大量难民从边境涌入中国,并很可能引起骚乱。” 中国当然不希望看到一个拥有核武器或四处叫战的朝鲜,但它更担忧的是一个令无数难民争相涌入己方边境的失败国家。中国曾尝试说服金正日政权模仿其市场经济模式,但金正日害怕开放经济会导致政治解禁,最终丢掉自己的独裁权力。因此即便中国努力去缓解当前的危机,其影响力依旧有限。 挑衅行动为接班人巩固权力 朝鲜的另一个实力来源则是那种弱势之下不惜鱼死网破的气势。朝鲜的全面入侵无疑会遭到美韩优势兵力的毁灭性打击,两国最近在黄海的演习就是为了提醒朝鲜双方实力有多悬殊。可是,依靠着在距离首尔只有三十公里的非军事区外部署的1万5000万门大炮,朝鲜深知只要几发炮弹就能给韩国股市和经济造成巨大破坏,而它自己一穷二白,也不怕战争破坏得了多少。通过不断宣扬自己造成更大破坏的意愿,朝鲜希望能进一步增加其讨价还价的能力。 大多数观察家都将朝鲜最近的挑衅行为归结于平壤当局的权力更替。金正日曾作为他父亲金日成的见习副手工作多年,但许多报告都显示他已经命不久矣。就在这个秋天,他将自己甚少露面的儿子金正恩提升为人民军大将,并在朝鲜劳动党大会上向大家介绍他为接班人。 展示在“保卫”政权方面的军事胜利可能就是为了加强这位28岁的青年将军接权的能力。如果这是真的话,我们最近见证的冒险行为可能就是某种程序的其中一环,为的就是巩固一个独特政治系统——一个世袭的共产主义君主国。 作者:约瑟夫·S·奈(Joseph S. Nye),曾任美国国防部长国际安全政策助理,哈佛大学教授,他即将出版的著作是《权力的未来》。 英文原题:The North Korean Enigma 版权所有: Project Syndicate, 2010. =================================== http://chinese.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0/12/03/20101203000019.html 普京暗示 中国应对北韩发挥影响力 普京接受CNN采访 朝鲜日报记者 权景福/李泰勋 (2010.12.03 13:11) 俄罗斯总理普京2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节目《Larry King Live》采访时,就“您觉得对北韩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中国是否应该积极出面解决问题”的提问回答说:“我们都应该尽一切所能使局势恢复正常。尤其是中国在经济方面可以发挥杠杆作用(leverage)。”据分析,这是间接表示中国应该对北韩行使影响力。 ◆普京提及中国对北韩的影响力 当被问及“如何评价北韩炮击延坪岛等韩半岛最近发生的状况”时,普京表示:“这些状况发生在距离我们(俄罗斯)边境非常近的地方,因此不免会担忧。”就 “您是否支持中国提出的重启六方会谈建议”的问题,普京只简短回答称:“俄罗斯希望对话能继续进行。”普京还警告称:“如果美国不批准同俄罗斯签署的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那么军备竞赛将无法避免。” ◆普京力量是否减弱? 2009年初,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发送了有关普京工作态度的电文。该电文综合克里姆林宫周围传闻指出:“经济危机使普京对克里姆林宫的控制力减弱,普京经常不到总理室上班,或孤身一人。”美国大使馆分析称:“可能是因为国际原材料价格暴跌和国家财政压力导致普京对克里姆林宫权力精英的影响力减弱。”电文还指出:“警察局和情报当局像收税一样为个人敛财,其数额每年达到3000亿美元。俄罗斯以普京为首成为一个集腐败官僚、寡头(俄罗斯在私有化过程中一夜暴富的大资本家)、犯罪组织于一身的黑手党共和国(virtual mafia state) 。”这是揭秘网站维基解密披露的有关俄罗斯的美国外交文件。 ◆“普京涉嫌和黑手党勾结” 根据美国驻西班牙马德里大使馆今年1月发出的电文,过去10年一直追踪调查西班牙国内俄罗斯犯罪组织的检察官胡塞-格林达主张说:“莫斯科的战略就是利用犯罪组织来干那些政府不能干的事情。在俄罗斯很难区分政府和犯罪组织的行动。”他举例说,为破坏土耳其稳定而向库尔德叛军提供枪支,以及去年在北冰洋发生的运载军火货轮遭劫持事件等,都是俄罗斯政府利用黑手党做的事情。格林达甚至提出了普京和黑手党相勾结的主张。 ◆“工作效率低、秘密交易泛滥” 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2009年发出的电文指出:“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根据政治家的利害关系行动。”电文指出,2009年4月,意大利能源企业埃尼集团(ENI) 转售旗下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子公司20%股份时,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支付的金额大幅高于当初预测,这是因为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通过平时关系亲密的普京施加了压力。有报告称,被传控制俄罗斯一半石油出口的瑞士石油贸易商贡沃尔(Gunvor)实际上由前苏联国家安全局(KGB)出身人士经营,是为普京创造数十亿美元利益的秘密财产。 =========================================== http://www.zaobao.com/yl/yl101201_001.shtml 朝、韩炮战与美航母驶入黄海 (2010-12-01) ● 薛理泰 审时度势 朝鲜决意研制核导弹,还可能引发韩国、日本相继研制核武器……朝鲜此举对中国核心利益形成的威胁,远比美航母偶发性地驶入黄海为甚。 在11月23日的炮战中,朝鲜轰击韩国延坪岛,造成多名平民、军人伤亡。对于韩国而言,这次朝鲜炮轰的严重性在于:一是在非战争状况下直接炮轰延坪岛,造成平民伤亡;二是朝鲜以齐发的方式炮轰延坪岛,军事上称为“打格子”,即将炮击目标区划成若干格子,然后多炮齐发,杀伤力之大,与散射不可等量齐观;三是被朝鲜列为炮击目标的区域急剧往南延伸,过去炮轰区域是在韩国认定的“北方限界线”附近,后来延伸至该线以南,这次索性直接炮轰延坪岛了。 如今朝、韩之间及在各自背后的盟国之间,彼此壁垒森严,剑拔弩张。今后美国究竟如何切实保护韩国,中国是否会在紧要关头再次为朝鲜撑腰,均为国际观瞻所系。 朝鲜半岛密迩京畿地区,中国政府轻忽不得,于是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11月28日宣布,中方建议举行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虽然磋商不意味着重启六方会谈,但中方希望它能有助于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条件。美、日、韩反应消极,强调六方会谈不能取代朝鲜遵守其弃核义务的行动。 北京在外交上数管齐下。国务委员戴秉国以胡锦涛和温家宝特使的身份,迅速启程访问韩国,并会晤了韩国总统李明博。同时北京邀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议长崔泰福对中国进行五天的访问。 平壤罔顾中国核心利益 事实上,自1993年朝核问题摆上国际社会议事日程以来,从美、朝双边会谈开始,接着四方会谈、六方会谈轮番上阵,至今17年已经过去了,朝鲜半岛无核化仍然仅得个“讲”字。返顾平壤,而导弹,而核弹,一切均已就手,剩下的就是中远程核导弹了。可见国际社会处理朝核问题的路径存在疑问。 情况之所以如此,北京也是有无可推诿的责任。每逢平壤诉诸挑衅性的行动,北京动辄劝各方“保持冷静,妥善应对”。即使平壤冒天下之大不韪,采取极端非理性的行动,笔者相信,北京还是得过且过,仍然以这八字真诀奉劝各方。 美国则认为,由于中国拒绝配合,美国高压手段对平壤无所作为。况且,归根结蒂,朝核问题是中国迟早要面临的棘手问题;朝鲜核导弹又不会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适足以牵制中、日两国,于是降低了解决朝核问题的紧迫性。 这次朝、韩炮战后,驻韩美军司令部旋即表示,美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将参与美、韩在黄海举行的联合军演。这次朝、韩炮战发生在黄海,美航母参加在“案发现场”举行的联合军演,显然是为了展示美、韩两国对巩固军事同盟关系的决心,当然也寓有提高两军在东北亚地区协同作战的能力,并加强美、韩、日军事同盟的威慑力的远程目的。 今年3月,韩国“天安”舰据称被朝鲜击沉。从5月起,美、韩数度传出美航母“华盛顿”号将驶入黄海参加联合军演,而中国军方始终对此持有强硬的反对态度,“华盛顿”号迄未进入黄海。这次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加剧,终于给美航母驶入黄海提供了适当的藉口。如果说美航母驶入黄海,不免会对中国京畿地区构成隐性威胁,然则追源祸始,毕竟是朝鲜的启衅行径所致。 平壤罔顾中国核心利益,还有另一例证。报载,最近平壤邀请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主任、核物理学家海克参观朝鲜铀浓缩设施。海克赫然发现朝鲜已经有数百台离心机投入运行,正在生产低浓度的浓缩铀,朝方还对海克炫耀说,朝鲜业已拥有两千台离心机。平壤这一手,足以给西方国家对北京施加巨大压力提供藉口,同时也为将来美国在韩国再度部署核武器打下伏笔。 朝鲜决意研制核导弹,还可能引发韩国、日本相继研制核武器。况且,朝鲜核导弹日后可能成为悬挂在北京城楼屋檐下的烈性炸药包。每当北京精英层想起这个炸药包,难免头皮发麻!朝鲜此举对中国核心利益形成的威胁,远比美航母偶发性地驶入黄海为甚。权衡利弊得失,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当前一部分中国人主张,北京仍然需要大力支持朝鲜,甚至为之承担民族灾难也在所不惜。他们持有这样的观点,不足为怪。原因之一是他们对中、朝关系的演变过程,甚至对本国历史也不甚了了,原因之二是他们不明白北京给予平壤的援助,究竟达到了何等惊人的地步。 对于即将在黄海进行的美、韩联合军演,估计朝鲜不会采取大规模的反制措施,换言之,即朝鲜半岛不致于爆发战争。倘若平壤决心宁可冒着同美国全面开战的危险,也要对美、韩联合军演部采取大规模的反制措施,则决不会仅以朝、韩持有争议的“北方限界线”作为发生炮击的借口,而应该抬出更高层次的理由,以此作为同美、韩进行全面、长期的对抗的理由。反之,假若平壤仅以“北方限界线”作为发生炮击的借口,则说明平壤处理这次炮战的指导方针仍然停留在局部性、区域性的层面。 更何况,如今金正日如何让其三子金正恩顺利接班,在他个人心目中,以平顺方式实现这项目标的紧迫性,应该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这应该成为当前平壤领导层的主导思想。任何轻易启衅,尤其是直接对美国航母战斗群启衅,是不符合平壤的核心利益的。 概言之,笔者认为,就平壤处理这场军事危机的方针而言,应该不至于将一场临时性、偶发性的炮战逐步升级至全面战争的地步。这个可能性应当排除。 作者是桂林电大软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 http://www.zaobao.com/yl/yl101201_003.shtml 中国在朝鲜半岛面临危局 (2010-12-01) ● 伟 达 热点话题 为了维持朝鲜的生存,中国就必须不断对之援助和输血。这样的一种“友好国家”模式,会有多少活力和持续力? 目前朝鲜半岛的局势严峻,也可以说是自60年前的朝鲜战争以来,中国在该地区安全与利益所遭遇的最大危机和挑战。从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角度讲,确实很难想象中国若失去朝鲜这道屏障和友邦后,会招致何等的被动和麻烦。 针对中国所提“召开六方紧急会谈”以缓和目前危机的建议,美国、韩国和日本已予以明确拒绝,也就是说美日韩已经确认马拉松式的“六方会谈”机制作用极为有限,其传达的信息让朝鲜方面基本“听不懂”。于是美日韩现决定以强硬应对,压迫朝鲜就范。 根据美日韩的最新军事部署和准备情况,现在几乎可以断定,如果再出现类似11月23日的炮击冲突情况,朝鲜必定会遭受严重的军事报复和打击。打击的形式,估计还不会是美日韩的全面进攻,而很可能是其海空军“外科手术”式的高科技立体联合打击,目标可能是朝鲜的重要军事设施或首脑机关。 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下一步就看朝鲜是否敢于还手,以及还手的规模和强度。一般的估计,是朝鲜现政权应是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为首要目标。于是如果遭遇美日韩的联合打击,朝鲜就将面临是反击还是沉默的重大抉择。反击,有无可能遭受全面进攻?沉默,也将使朝鲜从此一蹶不振。 更加关键的是,此时此刻,中国的抉择是什么?是卷入第二次朝鲜战争?还是任朝鲜自生自灭?还是犹如某些建议的那样:深入朝鲜境内建立军事和难民缓冲区,以确保中国东北边境的安全?但即使如此,也是一种被动无奈的选择。 美国在韩战的“非军事胜利” 中国在朝鲜半岛所面临危机还包括了另一个角度。有人会问,朝鲜能否从此好自为之,专心自身发展?事实证明,朝鲜很难做到此点,即连自给自足都困难。其目前的政治“三代世袭”体制能维持多久,其脆弱僵化的经济体系能维持多久,都是巨大的问号。为了维持朝鲜的生存,中国就必须不断对之援助和输血。这样的一种 “友好国家”模式,会有多少活力和持续力? 从战略角度来讲,60年前中国曾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大战一场,但有一句箴言讲得深刻:大国决战岂止在战场!战后,美国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把韩国从一个独裁军政权,逐步转变成一个正常体制的现代国家,韩国的经济和发展实力也是与日俱增;而今自身实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的中国,却一直不能有效影响和带动朝鲜也向良性发展的道路转变,反任朝鲜在极端和逆历史潮流的道路上愈滑愈远,终于面临到全面危机的今天,也严重牵制和损害了中国本身在这一地区的重大战略安全和利益。 最近朝韩双方发生边境冲突,有幼稚的推论说是中国为牵制美国而指示朝方所为。但单从朝鲜不智地选择了其西海岸(黄海)而非东海岸(日本海)与韩国对抗,却招来了中国一直不愿意看到的美国航空母舰进入黄海的后果,可见所谓“中国牵制”说完全是无稽之谈。 实际的情况,应该符合外界的长期观察,即中国对朝鲜的实际影响力确实有限。而这种影响有限,在遇到美国和西方这种主张“大国担负维持区域和平稳定责任” 的逻辑和思路面前,则更加显得苍白无力。譬如美国对黄海派遣航空母舰的姿态,就一直是“你中国如能管得住朝鲜,我就不来;但你如果管不了,那么对不起,只好我美国自己来管了。” 本来在朝鲜问题上,如上面已经提到的,对中国最有利的局面就是帮助朝鲜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使得朝鲜可以逐步成为一个经济成长,民生发展的正常国家,同时继续与中国保持密切的全面合作关系。但中国却长期被传统思维及“不干涉内政”等顾虑所绑住手脚,不善主动出击有所作为,不敢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当机立断,目前只能面对苦果。 作者在美国从事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 ===================================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0/11/taiwan101128i.shtml 北京哭笑不得 美日笑在心里 (台湾) (2010-11-28)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明报刊载安裕周记:西方史学界对六十年前那场打足三年的韩战一直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和越战相比,韩战是乏人问津的研究课题,相对于此,西方对六十年代爆发的越战则投以极大关注。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华裔建筑师林璎设计的越战纪念碑成了一面哭墙,每天到来悼念的不知凡几;距离这面刻上五万八千阵亡美军名字黑色大理石不远处是几个神情疲惫不堪的陆战队铜雕,这是在美国可以找到的少数纪念韩战的地方。这恰如其分地突显了美国社会对韩战的形容——The Forgotten War。 这个星期最大的国际新闻毫无疑问是南北韩炮战,二百多发炮弹唤起人们对这片美军死亡三万六千、中共志愿军死亡五十万战争的回忆。这场战争在美国和中共的历史里位置尴尬——这固然不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也不是一场善恶之战,这场战争根本而言是两个大国被一个充满野心的小国挟持打的糊涂仗。然而令人在抚今追昔下哭笑不得的是,这段历史竟然在一甲子后准备再次重演,大国云乎,原来俱是皮相之谈。 韩战难以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研究成果的另一原因是史料难求,客观上和这场战争六十年来仍处于技术上的暂时停火有关,当然这和中美两大幕前玩家刻意隐瞒也有极大关系。西方史学界对韩战的研究,严格来说是只有一份具参考价值的文章,一九六○年,美国亚里桑那大学教授惠廷(Allen Whiting)写过一部当时来说相当出众的专着China Crosses the Yalu: The Decision to Enter the Korean War(跨过鸭绿江,中国参加韩战的决定)。这书付梓以来一直引起争议,甚至在成书五十年后的今天,因惠廷指出中共由始至终不情不愿打韩战,令学界对它仍然争论不少。在充满尔虞我诈的冷战年代,惠廷这一说法被批评者指为吃了中共茶礼,因为在六十年代的氛围,中共是意识型态框架里好战的一方,哪可能是被动参战,但惠廷就是根据中共宣传资料的有限篇幅,推论出当时被评为是替人说好话的学术结果。 历史是要求极其严格的一门学问,必须经过大量细致的比对研究,才能重塑部分真像。我不敢在这里用“真相”一词的原因,是因为故人已去,何以对质,且这其中还有为逝者讳的一些因素。职是之故,惠廷这部书面世后不获好评,然而此书却又是少数能够通过严格审稿制度出版的学术书刊,要了解东北亚地缘政治,暗红色封面的China Crosses the Yalu: The Decision to Enter the Korean几乎等于圣经。直到一九九四年,中国旅美学者陈健写了China's Road to the Korean War,一先一后,相距三十四年。 惠廷认为,中共不情愿参战,是当时刚建政一年,百废待兴,几百万野战军追南逐北打了四年内战要休养生息,且美国军力正盛,中共当时连像样的空军也没有,参战只有死路一条。这一说法,到近十年中共陆续公开的史料中得到证实:金日成挥军直扑韩国,一举把李承晚政权赶到海边;美军参战登陆仁川,把朝鲜军队割成两半,司令麦克阿瑟杀得性起,北上直逼鸭绿江,准备打去中国大陆顺道消灭这个初生共产政权,更恫言为达目的会使用核武。金日成向中共求助,毛泽东感到,若被美国控制朝鲜半岛,等于门外有虎,终生难以安枕,于是才有参战一幕。 史料显示,中共高层对参战分成两派,战神林彪认为解放军只擅运动战不谙阵地战,头顶无空军,出兵等于送死。事实上,当时中共已有打算,准备在东北让战败的金日成设立流亡政府,以待从头再起;可是麦克阿瑟把中共逼进死角,老毛迫得开门迎战。讵料林彪称病,毛找来彭德怀挂帅,又要求苏联出动空军,史太林怕得罪美国,但想从朝鲜半岛占一点便宜,于是答应提供当时第一线的喷射战机米格十五,一面训练中共空军,一面派出穿上朝鲜军服的苏联空军迎战。 这些都是历史。温故知新是因为金日成那次把中美苏都扯进他的建国大业,三强尽管当时各有想法,中共只有陆军,苏联想冷手执个热煎堆,美国则是将士解甲归田心生厌战,可是冷战阴影使得三国无法抽身。这一打,打出了影响深远的格局,本来可能关系好转的中共和美国,一场韩战各走东西,美国认定中共野心勃勃,遂即扶植日本右翼政权,把初生的社会党和日共打翻在地。日本原是战败国,某种程度是亡国奴,韩战爆发后,摇身一变成为前线的后方,本来垂死的经济因而复苏,日本史家称这场由韩战带动的经济好景为“特需景气”,国内政治由多方参与变成坚定的反共堡垒,自民党成为美国推心置腹盟友,切合了一九四六年邱吉尔所言的冷战(cold war),东西方集团到此于焉成形。 游移中苏美 无往不利 朝鲜虽然统一大计幻灭,但却找到绝处逢生之路,仗战略位置险要,游移中苏美之间,无往不利。由于北京和莫斯科奥援,朝鲜六十年代生活水平比韩国还要高,然而金日成厉害之处,在于拿了你的有形物资却不要你的无形影响,韩战之后几十年,中共提到朝鲜,必是说“鲜血浇成的友谊”,毫无疑问,建政初期的中共确有幼稚的国际主义思想,付出精锐战将五十万人命,拖慢国民经济发展,甚至与日韩美印泰马台对抗在所不惜,换来是金日成把劳动党亲中共元老全面清洗。中共出兵与保护东北的重工业区有关系,但说到底都死了半百万,可是朝鲜就是要铲去中共的影响,韩战在朝鲜变成人民军抗击美帝的丰功伟业,殊不知毛泽东连儿子毛岸英都战死沙场。所以,去年温家宝访朝鲜时为阵亡志愿军扫墓,还特地去看望毛岸英墓,中共用这种方法提醒朝鲜:贵国的大业是中国人鲜血换来的。 朝鲜对中共不领情 朝鲜对中共不领情,近年大陆传出各种说法可供佐证,比如说,金日成传子金正日,中共派李鹏游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搞这些”,又有说钱其琛访平壤见金正日时有人“扔文件”。这些都是传闻,不能尽信,然而朝鲜发展核武,几次核试地点,直线距离最近的国家不是韩国不是俄罗斯更不是日本,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做法可以有两种解释——挨近中共,是因为可以得到保护,另一解释是截然而反的有的放矢了。西方国家传出中共和朝鲜关系出现裂痕,即源于此。中共为何忍气吞声,一般的说法是朝鲜位置重要,少了这块缓冲地带,只要中美关系转坏,鸭绿江对面的不是人民军而是美国兵。地缘政治之下,今天高唱大国崛起的中共只得贴贴服服跟朝鲜转。 正是长贫难顾,教人捉鱼胜于天天送鱼,中共曾经努力介绍特区经验,去过深圳参观的朝鲜高官不少,但回去后声寂人静,平壤依然共产主义。二○○四年六方会谈,朝鲜入局,与中韩俄美日五国同食饭,这里头中共出力不少。北京当然了解平壤只想和美国单对单谈,从江泽民到胡锦涛都有推动这一会面,只是美国身边有日韩两兄弟,一旦独自上路,很难向俩人交代。但中共依然没有放弃,敦促美国采取主动角色,北京为了朝鲜这盟友可说是仁至义尽。 不过,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中共的想法和朝鲜的有所不同,平壤追求的所谓独立自主有其一套想法,却要中共付出巨大成本。或曰,国际政治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可是中共和朝鲜的关系远超于此,但得回的是往往让北京无话可说。这次南北韩炮战,背景是美韩军演,朝鲜感到受挑战,百多发炮弹就打过去延坪岛。类似的放炮打枪韩战后常有,然而选择在这一时间开炮,对中共是烫手山芋,前不久金正日传子金正恩,中共派出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到平壤,这是国际大事,说明中共和朝鲜关系非比寻常,亦有托孤之意。就在周永康回到北京不久,朝鲜就向韩国开火,客观上把中共放在一个难以解释的位置:周永康去朝鲜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中共和朝鲜新领导层是不是有某种默契?中共纵然此刻国库满满金牛充楝,也无法解去这颗黄连的苦涩。 这还未了,本来中共准备从钓鱼台事件解套,胡锦涛在G20峰会“愉快接受奥巴马总统邀请访美”,中日美这段三角关系走向缓和,观乎北京宣传机器的口风,钓鱼台虽仍是中日关系的结,但看来北京和东京都有意愿把大结变成小结,进而搁置争议大事化小。但是朝鲜炮弹却把大局搞乱,美国马上派航空母舰“乔治华盛顿”号入黄海,中共早前为了不让美舰进黄海,五度由外交部发话表示反对,美国最终一步不进。然而上周二炮战后翌日,驻在日本佐世保的“乔治华盛顿”号开出母港,朝黄海扬长而去。中共能做些什么,事实是美国盟友韩国遇袭,美方根据美韩军事同盟派舰入炮战地点周边的黄海水域,中共再放话反对,就会造成支持朝鲜开炮的客观质疑,水洗难清。美国难缠之处是母舰出港前,奥巴马评论开炮事件时说美国不准备以军事力量解决冲突,说了这话,中共更不能反对母舰出动。 呈现中共外交乱局 朝鲜开炮把中共外交方针的乱局一一呈现,外长杨洁篪突然取消访韩国,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因开炮事件要在与杨在电话倾谈,杨竟然拒接听。这种作法,若周恩来仍在世,肯定吃不了兜走,南北韩和中共都有外交关系,两韩互轰,外交上与中共何干?拒听前原诚司电话更是匪夷所思,前原此举又不是要与北京谈钓鱼台主权,然而在取消访韩和拒听电话之间,今天的一个所谓大国方寸尽失,间接令自己陷入站在朝鲜一方支持开炮的猜想之中。这一场比并下来,哭的应该是死了军人平民血债待偿的韩国,笑在心里是从此走向另一次“特需”的美国日本,哭笑不得是证明惠廷的论证延续至今的中共;至于朝鲜,兴许还继续埋首于千秋万世的金氏王朝。 (文/安裕) ======================================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eature/pages/feature101128a.shtml 擦枪走火 还是二次韩战? 姜贵瑛 施彤韵 符祝慧 (2010-11-28) 23日,韩国在举行“护国”军事演习时,朝鲜向韩国边界延坪岛发射了炮弹,韩方对此也做出反击。事件造成韩方4人死亡,18人受伤。 炮击后,朝韩双方都展现强硬态度,外交硝烟弥漫。今日起举行的韩美联合军演,是否会让局势恶化?朝鲜半岛战火一触即发?六方会谈,谈还是不谈? 本报驻派首尔、东京、波士顿记者联合报道。 【首尔通讯 姜贵瑛】 韩专家:应该对话和协商 尽管朝鲜炮击韩国延坪岛,造成韩方4人死亡,18人受伤,但曾多次誓言对朝鲜采取强硬态度的韩国总统李明博,目前却表现得无所适从,让韩国民众感到很无奈。大多数专家认为,韩国政府对朝政策是此次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呼吁政府应致力于对话和协商以解决朝鲜半岛问题,避免激化当前局势。 23日,韩国在举行“护国”军事演习时,朝鲜向延坪岛发射了炮弹,韩方对此也做出反击。出人意料的是,朝鲜当天发射的170发炮弹有一半落入海中,另一半则落向有人居住的延坪岛上。炮击之后,2名韩国军人和2名平民死亡,18人受伤,朝鲜半岛局势也一下子掉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 韩四成受访民众:韩朝开战可能性很高 过去韩国民众对韩朝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普遍持有负面看法,而对韩朝关系的紧张局势也只以家常便饭来看待。但最近通过电视新闻看到延坪岛的民宅遭炮击后变成一片废墟的画面,不少民众对于目前的紧张局势感到恐慌,担心朝鲜战争会历史重演。 据民意调查机关Mono Research26日对1067名韩国民众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0.5%的受访民众认为,韩朝开战的可能性很高,而47.1%民众回答,开战的可能性比较低。至于韩国政府和军方对炮击事件的对应措施,有63.6%民众表示,政府和军方的对应无力,仅有23.8%民众表示支持。 李明博上任后朝韩关系恶化 舆论认为,朝鲜炮击事件意味着朝鲜的胜利和韩国的失败。李明博先前曾多次誓言会对朝鲜采取强硬的态度,但面对现今的情况,政府对于下一步该怎么走毫无头绪。政府应该重新检讨对朝政策的方针,避免激化当前局势。 李明博政府2008年2月上台后,推行“对朝政策三原则”,将朝鲜弃核和实行改革开放作为韩国向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和发展韩朝关系的前提,放弃了前两任总统的“阳光政策”,从而导致朝韩关系不断恶化。朝鲜方面不仅停止了双方红十字会的联系和离散家属会面,还从2008年12月1日起采取包括驱逐朝鲜开城工业园区和金刚山旅游区的部分韩方人士、中断开城旅游、禁止朝韩铁路通行等一系列措施。特别是朝鲜去年5月再次进行核试验和今年3月韩国海军哨戒舰“天安舰”遭朝鲜攻击以后,韩朝对立进一步加剧。 韩国前统一部长李凤朝说:“简单来说,韩朝关系的恶化造成了此次事件。我认为,朝鲜为巩固金正恩接班体制炮击的分析缺乏说服力。朝鲜为突破权力不稳定,经济状况恶化等的社会问题,已经提出要恢复六方会谈,要同美国对话,美国则不予理睬,因此朝鲜决定进行此次炮击。朝鲜炮击并非为开战,而是求得谈判筹码,因此韩朝不会真正开战。李明博为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明确要向朝鲜表达这一立场,是需要通过‘对话’来改善韩朝问题。” 韩国西江大学教授金英秀指出:“朝鲜可能需要一场激烈的外部冲突进一步巩固接班人金正恩的权力,显示新任领导人的强硬和‘英明’形象。我不认为,金正恩接班体制不稳定,但朝鲜可能为巩固接班体制,进行了炮击。通过此次事件,原想在韩问题上掌握主导权的李明博政府受到很大打击。今后他如何突破难关,备受关注。” 韩学者:若以军事对应,只会卷进朝鲜阴谋中 东国大学教授金榕炫强调:“现在最紧迫的是,要防止朝鲜半岛发生战事,韩国政府应通过外交手段对朝鲜施压。若以军事对应,只是被卷进朝鲜的阴谋中去,虽然许多民众希望韩国政府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对付朝鲜,但我想强调,韩国人现在要冷静面对。中国是朝鲜的亲密盟友,让中国为此次事件扮演角色,韩美两国也要加强同盟关系。” 仁济大学教授金练铁说:“若韩国政府对朝鲜采取相应的反击行动,无疑是一个恶性循环,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政府采取其他更强硬手段报复朝鲜,很有可能会导致局势失控,这是韩国不愿意看到的。目前只能通过与美军的联合演习来表现韩国的强硬姿态。” 不过,天安舰事件发生后, 韩美已经进行过联合演习,专家认为,如果再次进行演习,只会带给中国沉重的负担,不会对朝鲜的挑衅行为表达出强硬报复。已经不能期待政府对朝鲜提出任何强硬措施,现在只能等着看中国对炮击事件做出什么样的表态。” 外交安保院教授尹德敏指出:“遭到朝鲜炮击后,韩方只能提出应对措施,不可能拿出什么新的政策,这就是让我们感到无奈的地方。” 专家:韩要增兵,风险太大 据了解,炮击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决定全面修改交战守则;实施韩美联合军演;考虑在事发地区设置“西海五岛司令部”,同时该地区的兵力规模也从目前的5000余人增至约1万2000人;全面中断对朝援助。 不过,专家一致认为,政府提出的对应措施,不是风险太大,就是实效性太低。 至于有关加强兵力的应对措施,专家表示,这只是进一步刺激朝鲜,提高韩朝开战的可能性,令朝鲜半岛局势再陷紧张。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人民军驻板门店代表部表示,韩军队若继续进行冒险军事挑衅,朝鲜军队将毫不犹豫地采取第二、第三次强有力报复措施。 因此,有专家认为,朝鲜近日可能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并可能发射导弹。 韩美与中国矛盾激化 同时,韩美决定于本月28日至12月1日在韩国西部海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将参加。中国对此感到不满,立即取消了原定于26日外交部长杨洁篪的访韩行程。种种迹象表明韩美与中国的矛盾日益激化。 韩国政府有关人士一致表示:“中国对炮击事件如何表态是关键问题,虽然韩国政府努力去说服中国,但结果很难预测。” 韩国《京乡新闻》指出,这次炮击事件与天安舰事件不同,是证明朝鲜采取行动的确凿证据。所以,韩国应促中国扮演关键的角色,以确保朝鲜不进一步激化其行为。 报道认为,虽然中国要求,韩朝各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但从表面上看来,中国在继续庇护朝鲜,韩国为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脸色,不能痛快地向安理会提交韩朝炮战案,李明博政府的心里可能焦急万分。 由于李明博一贯坚持对朝强硬态度,他上任后,对朝经济援助已经大幅减少,尽管政府决定全面中断对朝援助,朝鲜也不会受到很大冲击。 美国《纽约时报》表示,彻底切断朝韩贸易可能是韩国能对朝鲜经济采取的最严厉的单边行动,但韩朝双方目前并没有表示要关闭开城工业园区。 韩国政府有关人士说:“若政府决定关闭工业园区,韩国企业的损失额将会达到数千亿美元 ,韩方的损失反而会更大。朝鲜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韩国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现在只能通过外交渠道解决问题,政府对此也感到很无奈,但这就是唯一的选择,我们也没办法。” 【波士顿通讯 施彤韵】 美学者:朝鲜制造分歧,五国都被耍了 朝鲜上周末对外公布一处浓缩铀设施后,受到国际高度关注。平壤当局更在周二向韩国发动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攻击,挑衅行为震惊了全球。 美国媒体纷纷对朝鲜的行动作出揣测。《华尔街日报》指朝鲜近日的举动是“要引起注意”,并认为美国和其他盟国是时候为后金正日时代做准备,包括在金正恩接班后如果要重回谈判桌,应该把中国这个处处袒护朝鲜的国家摒除在外。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评论文章则表示,公开浓缩铀工厂和朝鲜的炮击事件“不是危机”。文章指“两起事件符合朝鲜行为的明显模式——一个最终将取得(重新谈判)进展机会的模式。” 《新闻周刊》以“朝鲜的攻击可能早有预谋”为标题,指这次的攻击是由朝鲜高层将领发动,金正日可能已经没有实权,无法控制将军们的行为。文章指出,金正日身体健康恶化,继承人金正恩又缺乏军事威信,对军队没有说服力。周刊引述专家的话,指金正日在1990年代给予军官们最高权力,以至目前军方实力强大得连金正日也无法控制。 文章也警告,美国和韩国接下来的联合军演,可能让朝鲜军方有另一个挑衅的借口。 白宫在谴责朝鲜此次袭击时有所克制,只是呼吁朝鲜停止挑衅动作,并重申其保护韩国的立场。目前有大约3万名驻韩美军,在攻击事件后,美国并没有增派军队到韩国。 参与六方会谈学者:朝鲜只为证明自己的实力 中国在这次攻击事件后,促请各方重返六方会谈,但是向来对朝鲜采取“战略耐心”政策的奥巴马政府,并无意重启与朝鲜的对话。 曾担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管,并曾参与六方会谈的车维德(Victor Cha)认为,眼下寻求与朝鲜展开谈判的确有些操之过急。 他说:“前提是他们(朝鲜)想不想谈判。但我完全不能确定他们有任何谈判意愿。”他目前任职于乔治城大学和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他认为,平壤这次的军事行动同美国的谈判态度和制裁无关,“这是朝鲜深思熟虑战略的一部分,以便在这个不稳定的领导层过渡时期,向世界和其人民证明朝鲜的外在实力。” 取得中国合作对美非常重要 朝鲜在三天内连续两次作出挑衅行为,凸显了在朝鲜问题上,中国的帮助对美国非常重要。奥巴马政府正尝试取得中国的合作,对平壤施压。不少美国前官员认为,中国担心朝鲜政权交接过渡期的稳定性,所以美国现阶段要得到中国的支持是非常困难的。 美国前外交官普力查德(Charles Pritchard)说:“中国将采取更温和的立场。” 美国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奥汉伦(Michael O’Hanlon)认为,美国、日本、中国和俄罗斯“被朝鲜耍了”。他表示,朝鲜擅长搞挑衅,让这五个国家对应该如何对付朝鲜产生分歧意见。“中国通常是袒护朝鲜的那个国家。我认为中国这么做是错的。这只会鼓励朝鲜更多的不当行为。但是只要我们无法同中国达成一致的政策,我们面对这类挑衅还是束手无策。” 他也吁请六方会谈的另五方别再纸上空谈,应该趁此机会对朝鲜问题达成共识,为改善各方关系铺设具体路线图。 “这应该包括经济合作前景及和平条约、无核化及停止挑衅、以及根据越南模式展开经济改革。在不久的将来,人权问题也应该改善。” 【东京通讯 符祝慧】 日学者:朝鲜要迫使美国谈判 朝鲜炮轰韩国延坪岛,与朝鲜半岛近在咫尺的日本民众感到心寒。日本电视台连续几天反复播映延坪岛陷入火海,民宅被炸成一片焦黑的悲惨情景。不少民众心里直嘀咕:“朝鲜会不会也这样向日本列岛开炮?” 日本一和平团体负责人昨日受访时指出:“朝鲜的军事挑衅,实际上是在助长东亚地区的强军政策。天安舰事件已使民主党原本要将冲绳美军基地搬迁到外地的计划泡汤。如今,朝鲜进一步对韩国民众构成威胁,难免让日本人民关注安全问题。” 在日本人眼里,朝鲜的代名词是“导弹国家”,它每个军事行为都引起日本各界的强烈反应,更经常被列为“一级威胁”。 美韩今天联合军演,日本部长不得离开东京 在朝鲜炮轰韩国当天,日本首相府在第一时间内设立“紧急情报”联络部门。美韩今天将在黄海展开的联合军演,也被视作将引发朝鲜半岛另一轮紧张局势。为确保中央各重要部门集中精力应对局势,首相菅直人两天前(26日)下令各部长及长官在本周内不得离开东京半步。 日本现代朝鲜研究、军事评论家宫田敦司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朝鲜炮轰韩国延坪岛,是朝鲜战争以来的一次陆上炮击行动。与过去最大的区别是它伤害了一般民众,让人关注。它的动机是要对美韩在黄海展开军演发泄不满,最终目的是希望迫使美国进行谈判。” 他也进一步指出:“朝鲜并非一个‘普通国家’,因为缺少对话机制,它只有利用发动军事作为筹码。它深信,在韩国以及日本海域附近进行挑衅,必然会引起美国的注意,进而采取进一步的交涉行动。” 朝鲜越轨的军事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让美国、韩国及日本感到不自在。但是,有更多分析认为,“朝鲜这次带给中国的烦恼最大”。 《读卖新闻》指出:“日美不断呼吁中国站出来主持公道,让中国左右为难。天安舰事件发生时,中国曾袒护朝鲜对外称,‘那并非百分百是朝鲜的错’。现在,中国虽然也发出平和论调呼吁朝鲜保持冷静,但也看得出,中国要继续袒护朝鲜,似乎很难。炮轰事件确实伤害了韩国平民,这与天安舰事件的军事博弈,性质有别。” 早稻田大学教授重村智计分析说:“天安舰沉船后,朝鲜又发起这样的军事行动,让原本支持它的中国难做人。中国无法劝导朝鲜,那也只会让国际社会对它失望。倘若韩国方面态度继续强硬,近期内还会发生一次更大型擦枪走火的危机。” 在韩国延坪岛被轰的隔天,日本的强硬派《产经新闻》就开始炒作,鼓励日本政府加强防御措施。它在封面头条刊登消息称“朝鲜可能在近期发射先进的中距离导弹,命中范围覆盖日本”。 “金正日扶持儿子金正恩上台后,所实施的军事行动为先前的政策升温,而且是有计划地在推行导弹发射计划。10月10日的朝鲜军事典礼上,就有照片显示它拥有新型导弹发射系统,也有消息透露朝鲜近月内将展开发射试验。这在‘舞水端里’地方研制的导弹系统,所使用的是核弹头,驻冲绳的美军基地也在它的射程内。” 日本下月发布调整军力大纲 日本当局即将在下月发布调整军力的《新防卫大纲》,执政的民主党在朝鲜大动干戈后的隔天,就召开了讨论会,确认有关细节。据了解,在主张提升武器输出政策上,朝鲜半岛的不明朗局势确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一天,日本当局也发布将加码投资探视卫星的工程,表示有必要加强“军事情报”能力,以对周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态作出反应。
|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 Posted on Thursday, February 04, 2010 - 11:07 am: | |
http://chinese.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0/02/03/20100203000016.html [评论] 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5周年引发的思考 朝鲜日报记者 姜京希 (2010.02.03 14:56) 今年1月27日是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5周年纪念日。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在二战时期建立的犹太人强制收容所。当天,以色列总统希蒙-佩雷斯没有出席以色列、波兰举行的悼念活动,而是站到了德国联邦议院的讲台上。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举行的悼念活动,则由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来出席。 今年86岁高龄的佩雷斯在德国议员面前发表了演讲:“在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人们陆续离开这个世界。幸存者人数正日益减少。然而,曾经参与地球上最丑恶行为——大屠杀的人们现在还活在德国、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我希望大家竭尽全力,使这些人受到正义的审判。” 佩雷斯当天发表了35分钟的演讲,他提高声音强调说:“让年轻一代知道过去发生过什么事并让他们记住,才是为他们的活生生的教育。” 佩雷斯发表演讲的过程中有一点令人印象深刻。他对德国领导人一直抱着谢罪和负责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表示感谢。 他说:“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到以色列议会发表演讲时表示,对大屠杀负责是德国认同感的一部分。我对此非常感激。安哥拉-默克尔总理真诚、温暖的发言也俘获了我们所有人的心。” 正如佩雷斯所说,德国领导人曾多次就纳粹分子的暴行谢罪。有一位总理甚至为此下跪,而且还为被纳粹分子强征的外国工人的补偿问题而东奔西走。1999年,在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的主导下,德国政府和企业成立基金会并筹集了51亿欧元(以目前汇率计算约为8.2万亿韩元)的基金,同国际移民组织(IOM) 联手处理了对强征劳动的补偿问题。 现在,几乎没有人不认可德国为解决历史问题付出的努力。但尽管如此,在迎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5周年纪念日之际,以色列总统还是飞往德国,强调“不要忘记历史”,也就是说,道歉和接受道歉的事情还处于“现在进行时”。 但是,同样的问题放到韩日身上,时钟的指针仿佛已经停止走动。日本虽然是侵略国,但只强调曾被原子弹轰炸的受害历史,对于侵略别人的历史佯装不知。实际上,没有一位日本领导人像德国领导人那样勇敢站出来承认历史责任。 2008年11月,日本最高法院驳回了勤劳挺身队受害人提出的索赔诉讼。日本民主党政府去年九月上台以后,人们曾期待日本政府的态度会发生变化,但是,日本政府去年年底向受害人支付的厚生年金补偿金额仅为区区“99日元(1300韩元)”。这就是韩日关系的一个写照。 2010年是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5周年,但对于韩国来说,既是“亡国100周年”,也是“光复65周年”。还记得历史的战前一代人已经陆续衰老并离开这个世界,因此,留给日本和韩国的时间已经不多。 德国总理安哥拉-默克尔曾真心诚意地道歉称:“对以德国名义做出的卑劣行径感到惭愧”。她在访问以色列时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了解历史的人才能拥有未来。”这让人不禁怀疑,日本有资格拥有未来吗?
|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 Posted on Wednesday, September 16, 2009 - 04:54 pm: | |
http://www.zaobao.com/gj/gj090916_003.shtml 民主党嘱新人谨言慎行 “小泽宝宝”今天“开学” (2009-09-16) ● 符祝慧 东京特派员 日本民主党赢得大选,跃升为日本第一大党,它的308个议员中有143个新人,料将为保守的日本政坛吹“清风”。鉴于上次众院选举后自民党部分新人议员屡屡大放厥词,导致自民党形象受损,民主党决心不重蹈覆辙,于是对属下新人进行谨言慎行的教育。昨天,这群被称为“小泽宝宝”的新力军,兴致勃勃背起“政治书包”,学习国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做好今天在国会登场的准备。 民主党美女新议员福田衣里子,昨天一早便搭首趟飞机,从家乡长崎飞到东京来,等待隔天上新国会首次会议。高票打倒自民党前防长久间章生的她也是日本药物肝炎病患者市民团体的团长,昨天在众议院大厦内参加的第一个政治活动就是药害问题诉求会。 福田告诉记者:“我很兴奋,真想快点带上议员徽章,以报答支援我的人士们。我一定要加油,在国会内发挥政治力量,为药物肝炎病者民团体争取最基本的福利。” 日本国会规定,议员到国会开会,必须穿全套西装;然而,民主党一小部分“市民团体型”议员对此有所抗拒。在新国会召开前几天,一些新议员发现没像样的西装,只有劳驾前辈议员充当顾问,赶紧去百货公司采购。 第一次穿西装和皮鞋的一名市民团体型女议员矶谷香代子诉苦说:“当议员还真辛苦,不单要注意衣装,还得重视各种细节。不过,为了完成政治任务,只有学习克服。” 民主党吹起的这一股“市民”议员新风,也吹散自民党时代流行的送礼请客歪风。以往,自民党新议员当选,总会收到红包、花篮、礼品。现在,民主党大胜后,一律谢绝外人祝贺拜访,令不少想要拉关系的利益组织失望。 昨天,在新人议员教育大会上,即将出任副首相的民主党副代表菅直人再次强调:“当议员,不管是一年级还是四年级,都一样要保持廉洁。议员身负重任,必须循规踏矩,必须警惕四年后可能落选的局面。” 据报道,民主党栽培新人有一套方法。幕后将军小泽一郎一手调教的约70名“小泽宝宝”,选后都由他一手创办的“一新会”教育,主持这项教育工作的是其亲信铃木克昌。 铃木昨天对记者说,“小泽的教育严格。选举隔天,新人们还兴高采烈的庆祝,他即时就下了一道严令,要他们不要得意忘形。民主党要巩固政权,明年的参议院选举非胜不可。新议员们必须不断为选民服务,才能让民众对民主党产生信心。 一名政界相关人士昨天受访时指出,“明天国会开锣,等于是明年参议院选战的开始。民主党在还没赢得参院选举以前,都必须步步为营,不能让反对党自民党抓到痛脚。民主党的新力军‘小泽宝宝’们的一举一动,也将成为民众给民主党打分的重要对象。” 一群在政坛上还算天真的“小泽宝宝”今天才开学就要马上面对考试。
|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 Posted on Sunday, August 30, 2009 - 11:02 am: | |
http://news.sina.com.cn/pl/2009-08-30/211718542693.shtml 徐立凡:日本新政府是脆弱期的战略简化模式 2009年08月30日 自1955年以来,日本自民党从来没有遭遇今年这样的困局。这个困境由国际金融危机、奥巴马和自民党自身共同营造,并使自民党半个多世纪来第一次成为日本政坛的弱势群体。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只能依赖出口导向的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并迅速转化为日本公众中问责意识的蔓延,在竞选初始,自民党就背负原罪的包袱而处于下风。与此同时,在日本的政治母国美国,奥巴马以“改变”为口号,成功晋级白宫,这使得“改变”也成为日选民的主流心态,自民党长达54年的独领风骚后,日本选民“改变”的心态或许比美国选民更迫切,今年以来,派系政治和门阀政治屡遭炮击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日本选民的急迫。而在自民党内部,对于麻生内阁不信任感的累积最终导致内部争斗的公开化,但是,人们找不到力挽狂澜的合适人选,自民党进入了内部战国时期。 一切迹象都表明,今年的日本大选是一场结局早已注定的政治秀。问题是,被选民寄予希望的民主党上台之后,日本及其周边的政治剧情将怎么向下演? 我们必须看到,与其说民主党是因为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执政条件上台的,不如说是因为日本选民对自民党执政联盟失望而被推动上台的。如果说自民党面临的现实困局不是意外,是其源有自的结果,那么民主党的上台则多少是个意外。在隐约而见的两党制度架构下,日本选民面临的是两选一的选项,不是A,就是 B。事实上,从民主党强势代表人物小泽一郎的政治挫折就可看出,民主党自身并没有做好上台的充分准备。因此,即将摇身变为执政联盟主体的民主党,将在短暂的欢呼后很快面临以下挑战:一是没有足够的专业执政团队,二是没有成型长期的执政纲领,第三,或许最重要的是,对于在低迷中挣扎的日本经济和不可阻止的老龄化势头,民主党也无能为力。民主党很快就会面对民众的不耐烦心理。 在无法推动经济升级的情况下,外交领域将是民主党唯一可打的牌。这其中包括:和缓周边邻国因为日本有关扭曲历史观而生成的不满和敌意,尽可能改善日本经济所渴求的外需环境,对靖国神社参拜持慎重或改革态度。实际上,这也正是鸠山由纪夫迄今为止表达最明晰的政治立场。那么,这种改变是否足以改变目前并不稳定的东北亚安全形势,削减其中的不安定因素?答案是远远不够。 首先,在战略关系上,民主党上台并不意味着日本从经济大国递进为政治和军事大国之梦的中止。即使在所谓历史问题的争议上有所收敛和克制,但日本还将继续掘进其大国之路。从表现形式看,就是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努力和以反恐为名义向海外派兵的举动还会继续。此外,我们必须看到,日本与中韩俄之间存在着的领土争议不会因为政权更替而变得前景光明起来。就对华关系而言,鉴于中国市场当前对于日本经济具有重要的输血功能,因此日本新政府的身段,较之麻生时期或将柔软许多,但在东海、钓鱼岛领土争议、与中国分裂势力的接触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事务上,日本新政府的立场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日本还可能步美国之后尘,开展某种形式的“后门外交”,以期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其次,在经济关系上,虽然日本认识到中国对于其重振经济的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与中国的合作模式暂时不会有大的突破。这特别表现在对华技术出口的保留和有限度上。同时,对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非洲等区域合作的进程,日本仍会通过加大投资等形式进行追赶,一方面获取日本成为政治大国所需要的外部支持,另一方面防止在地区影响力方面被中国甩开过远。 第三,在内政方面,至少在目前,民主党不具备对日本的政坛传统有革故鼎新的愿望和能力。由于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惯性,推动日本政治环境变革的权力,操之于自民党手中。从这个角度说,民主党的执政寿命是在自民党掌握之中的。如果自民党通过自省、整合并产生有活力的代表人物,民主党将很快面临巨大压力。如果日本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外部环境迟迟得不到根本改善,民主党获得一个长期执政期的机会就微乎其微。 这种危机民主党是可以察觉到的。因此,我们也可以从中推断出日本新政府的执政模式:在执政力还很脆弱的情况下,其根本的战略目标不会更改,但表现形式会趋向低调,以避免引起内外部的过大反弹。简而言之,这种模式就是战略简化。就中日双边关系而言,这将意味着困扰中日关系的一些突发事件的概率会降低,但核心的利益分歧仍然存在,并转为以忽而冷冻忽而火热的形式呈现。这不意味着问题的消失,但可能意味着双方协调的机会和空间会有所增加和拓展。(徐立凡) ============================================= http://news.sina.com.cn/pl/2009-08-30/214718542725.shtml 鸠山由纪夫:显赫家族里平凡长子 2009年08月30日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在8月30日举行的日本众议院选举中,最大反对党民主党在选举中胜出,成为日本第一大党,实现政权交替。此次选举标志着日本政坛酝酿多年的两大保守政党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根据日本法律,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将成为这一新政治格局下诞生的首位日本首相。那么鸠山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鸠山除短暂地担任过副官房长官外,几乎没有进入过日本内阁,但其政治根基却非常深厚,为人处事更是个性鲜明。 显赫家族里的平凡长子 最近的3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响当当的“太子党”,分别来自3个在日本具有绝对政治影响力的大家族。在这一点上,鸠山由纪夫可以说是一点不输前人。1955年,鸠山的祖父鸠山一郎和现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的外祖父,促成了当时的自由党和民主党的合并,形成了当时的“日本政坛航空母舰”——自民党。在之后的50多年里,自民党在日本政坛一党独大,直到此次选举前,其第一大党的地位从未受到过真正的威胁——这也就是日本媒体通常所称的“55体制”。而今,“55体制”即将终结于鸠山和麻生两人手上,不能不说历史在这里跟日本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虽然鸠山由纪夫拥有显赫的家世,但鸠山却是个不被家族看好的长子。当初,他没有报考有“政治家摇篮”之称的东京大学法学系,而改投东京大学工学部,有人说是出于对弟弟——前总务大臣鸠山邦夫的礼让,但更普遍的一种说法是,鸠山由纪夫自小就不如弟弟聪慧,因此有放弃继承家业的打算,希望在政治以外的领域找一条出路。 弟弟眼中的“变色龙” 东大毕业后,鸠山前往美国留学,并在斯坦福大学拿到了工业工程学博士学位。不过,鸠山美国之行的最大收获,是找到了人生的伴侣——年长他4岁的妻子鸠山幸。当时,鸠山幸已为人妇,但鸠山还是毅然追求,并最终抱得美人归。对此,鸠山从不讳言,他说:“别人找老婆都是从未婚女性中选,而我是从所有女性里挑。” 鸠山独到的目光并不仅仅体现在寻找人生伴侣,在他2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几次重要抉择也处处显示出他的独具匠心。 1993年,鸠山毅然离开了当时还是如日中天的自民党,并在翌年参与成立了先驱新党。两年后,鸠山再度离党,转而和现任民主党代理代表的菅直人组成了旧民主党。1998年,鸠山力排众议,硬是把现在民主党的另一位代理代表、同时也是民主党真正的掌权人的小泽一郎拉进了自家阵营,成立了现在的这个民主党。 都说“打虎亲兄弟”,但鸠山弟兄现在却分属日本政坛的两个敌对阵营。鸠山邦夫对哥哥的批评很有意思,他说由纪夫就像是一只一直在追逐蝴蝶的变色龙,暗指他没有固定政见。有一段轶事或许正适合给邦夫的“变色龙言论”做注解。1996年,由纪夫在离开先驱新党时,决然地和当时饱受政治献金丑闻的政坛老前辈武村正义做了切割。他的“切割和友爱并存”当选为当年日本十大流行语之一,而鸠山本人居然还出席了颁奖典礼。 日本政坛的“鸽子”? 鸠山的“鸠”字,在日语里是“鸽子”的意思,而纵观鸠山本人的各种发言,也给人一种“鸽派”的印象。不过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 鸠山很会活用祖父的政治遗产,因此总把祖父提出的“友爱”概念挂在嘴边。在前不久回答日本记者有关他提出的“友爱社会”所指不明的问题时,鸠山说:“‘友爱’变成了日语里生僻的词,这正是日本最大的问题。”针对处处把“共同价值观”拿来说事的“麻生外交”,鸠山表示,他若上台,将推行“友爱外交 ”。他明确表示:“我讨厌麻生内阁推行的‘价值观外交’。和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加强外交关系是理所应当的,同时外交还应该在价值观不同的国家间探索共存共荣的道路,让各国在保持独立的同时也实现共同发展。” 鸠山反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认为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应该全面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不该粉饰侵略。此外,鸠山还多次表示,对于“慰安妇问题”日本政府应该采取正面的态度,为受害者恢复名誉并向他们提供相应的赔偿。 然而,以此便认为鸠山是一只日本政坛的“鸽子”也难免过于天真了。鸠山支持日本海外派兵,并表示为此应该对现行的和平宪法进行修改,甚至一度曝出他有意支持日本进行核武的传言。 |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 Posted on Saturday, June 13, 2009 - 07:54 pm: | |
http://news.sina.com.cn/o/2009-06-14/090515786410s.shtml 朝鲜恐丢上亿美元武器订单 2009年06月14日华龙网-重庆晨报 专家解读》 联合国1874号决议对限制朝鲜武器进出口做出更严格限定,有消息称,朝鲜2008年武器出口额已经达到约1亿美元。由于朝鲜武器出口几乎靠海运,一旦遭遇美国等国严厉查船举措,将蒙受巨大损失。 严查军火触痛朝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认为,严查赴朝鲜船只将是朝鲜最不能容忍的动作。种种迹象表明,朝鲜已放弃外交手段解决危机的选择。 联合国12日通过的1874号决议更像是2006年1718决议的加强版,特别是在限制朝鲜武器进出口方面。“一旦美国和韩国按照1874号决议,严格加强对朝鲜海域的船只检查,朝鲜的军火交易将受到威胁。”时殷弘表示,从目前看来,朝鲜的态度强硬,至于目前会不会在外交方面有所动作,现在看来已经不可能。“近来朝鲜和邻居韩国的系列摩擦说明,朝鲜已经将朝核问题推向一个极端。现在它不大会靠外交手段解决危机。”时殷弘说。 朝鲜已经宣布全面启动核武计划,对于这一强硬做法未来国际社会有何动作?时殷弘认为,一旦朝鲜采取更激进动作,比如第三次核试验,国际社会可能会持续施压,加大金融制裁朝鲜的力度。 去年赚了1亿美元? 至于1874号决议对朝鲜的实质影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朝鲜半岛研究室研究员李军指出,由于关于朝鲜武器进出口的数额并不透明,现在还很难判断决议能对朝鲜造成多大损失。不过韩国《东亚日报》曾透露,朝鲜的武器出口主要面向中东、非洲各国,2008年已经赚取了约1亿美元,这些钱被用作扩充朝鲜军备、整修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专用设施等。 有报道称,朝鲜虽然经济比较落后,但依然是军事大国,特别是核武器技术出口占了很大部分。据称,朝鲜已经和伊朗、叙利亚达成协议,朝鲜对伊朗和叙利亚的核武器发展提供帮助,以换取巨额经济利益。 本报记者 廖爽 =================================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forum_jp090613.shtml 朝鲜半岛谁将笑到最后? 六方会谈只有一个实质问题:朝鲜半岛谁将笑到最后?是中国?还是日本?而这就是后朝核问题!为此,本文将简要回顾中日在朝鲜半岛交手的历史。 后朝核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 1、 金正日何时自然或非自然去世? 2、 谁会接替金正日掌握最高权力? 3、 朝鲜半岛能否统一? 4、 若能统一,由南北谁来统一? 5、 中美俄日对上述问题各自持什么态度? 如果我们钻进这些细节当中,那么我们就很难理出头绪。为此,我们有必要把朝鲜半岛作为一个中日在朝鲜半岛交手的历史问题,先做一个全面而简要的梳理。 一、 工业革命开启殖民主义时代 在殖民主义时代,工业和武力是孪生兄弟,武力第一!工业+武力+军人政治=军国主义=法西斯。 二、 日本明治维新开东亚工业现代化之先河 日本最早意识到农业文明已经迎来末日,以明治维新开东亚工业现代化之先河。日本的工业现代化相较其他东亚国家、在政治变革方面更彻底,因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给日本提供了可以参考的分权模式,因此,天皇成了明治维新的第一推动力。 而同一时代的清廷,则派系林立,从满族统治者来说,分帝党、后党。从新兴汉族军阀来说,分湘系、淮系。当时的清廷,家分母子(光绪是过继给慈禧的义子)、国中有国、无以攘外、内耗不止。 三、 中日甲午战争 其实质是清廷在维护一个自甘落后的藩属国。这是导致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世界潮流不以一国意志为转移。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清廷的任何局部胜利只会加重其自甘落后的惰性,为未来更惨重的失败预留伏笔。这样一次促进中国警醒的失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四、 中日14年战争 从1931年到1945年二战结束,其本质是宣告了殖民主义时代的结束。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以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取代英国的霸主地位,对世界行使相对文明的“美元治理”! 现在,世界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如何结束“美元治理”?这才是中美关系的实质。而后朝核问题,只是这样一个大局的棋子。在这个棋子上,日本很善于挖掘劫财的价值。一个“绑架人质”问题,就将朝美关系的改善、陷美国于不义的位置。不要小看道义,这会让六方会谈成为对中国形象的潜在玷污!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49和1964 中国的内战,美军没有直接参与。这让蒋介石失去了大陆。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美国不会为了台湾问题和共产党比武。朝鲜战争的无奈中场结局,是根源于美国对中共的误判。而且,朝鲜战争远未结束。中共是否象清廷一样、在维护一个自甘落后的小弟?若如此,那就说明中国自身存在甘于落后的强大势力。这是一个更令人毛骨悚然的问题。 所以1964年,为了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年初、中法建交,然后中国第一次核爆成功,紧接着周恩来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但是,很可惜,毛泽东自比天王晁盖、不满意“宋江”的越位,事隔两年,就来了一个文化大革命,用“抓革命”对“促生产”做了反击。好在,周不是当年的光绪,他很会打太极,顺势来了一个“抓革命、促生产”,这才没有把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被文化大革命推到令国民经济崩溃的地步。 六、 改革开放与中国模式 邓小平作为周恩来的指定接班人,借着四个现代化的大旗,最终从毛泽东的接班人手里接管了最高权力。至此,“周主义”对“毛主义”胜出!党内的毛周路线斗争,在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时,宣告了“周主义”的全面胜利。很显然,邓小平成为了此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是,改革开放的种子不但有1964年的“周主义”、更是周和尼克松在1972年握手的延续。 七、 问题的简化 没有改革开放,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子?那么,北朝鲜如果不走“中国道路”,其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所以,如果中国不能驾驭北朝鲜的未来政局,而一味地迁就这样一个自甘落后的“小弟”,那真有可能输掉未来,因为我们不能象清廷一样苟延残喘、坐以待毙! 朝鲜的改革开放,前途未卜。如其朝美关系的改善,已经受到日本的巧妙阻击。朝鲜只想一味地把日本踢出谈判桌,这样的气急败坏于事无补,只会进一步损害自己的形象。当然,朝鲜的“家天下”能否进步到“党天下”?这不但关系到朝鲜半岛的未来走势,还将牵扯到中国的政治局势。总之,朝鲜半岛谁将笑到最后?实在没有定数! 定数是: “网络共产主义”迟早彻底淘汰资本主义。中国能否率先拥抱网络共产主义?并通过这样一种“先发制人”主导朝鲜政局、进而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中日谁更好地顺应了网民的崛起,谁就是朝鲜半岛的“救世主”! 月映天江 醉月迷花
|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 Posted on Monday, June 01, 2009 - 10:45 am: | |
http://www.zaobao.com/special/korea/pages3/korea090601a.shtml 朝核问题的最终走向 (2009-06-01) ● 薛理泰 朝鲜在5月25日再次进行了核试爆,威力远较上次为大,相当于一枚全当量的原子弹。具有比爆炸当量更重要的指标意义的是,同上次相比,这次朝鲜核技术专家可能在核装置转为核弹的武器化过程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他们说来,核弹、导弹“两弹合一”的工程似乎曙光在望了。 应日本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及日本和韩国于当天进行了闭门磋商,之后安理会全体理事国又召开紧急会议,一致谴责这次核试爆违反了安理会在2006年朝鲜进行首次核试爆之后通过的第1718号决议。 美国及其欧洲盟国认为,朝鲜明目张胆地违犯了安理会决议和国际法,对地区和国际和平构成了威胁,要求对朝鲜采取新的制裁措施。 对于朝鲜的核武问题,中国曾强调在给予朝鲜制裁时须把握分寸。朝鲜再度核试,美国则表示重视中国的反应,据报道,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赖斯5月27日说,中国与朝鲜有共同的边界:“他们(中国)希望朝鲜稳定,对此,我们有一致的看法。” 美国曾把朝鲜从黑名单中删除 这次朝鲜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次进行核试爆,事先必然就内政、外交层面进行过审慎的思考。就内政考量而言,在平壤政权面临最高权力交替之际,核试爆有助于加强民众的凝聚力。至于外交层面的考虑,平壤可能认为,尽管核试爆会引来国际公愤,假以时日,或许终将获得“外交收益”。 朝鲜上次核试爆,同样招致安理会通过谴责朝鲜的决议,却促使美国直接同朝鲜谈判,并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删除。 西方外交人士或者认为,平壤鉴于奥巴马总统对内忙于处理金融危机,对外奔波于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两场战争,以致朝核问题无法提上议事日程,这次朝鲜进行核试爆,是着眼于提请奥巴马的注意。笔者不以为然。 上述形势评估无疑是平壤行径的基点,目的却决不是仅仅为了吸引奥巴马的眼球。这种说法是低估了平壤决策者的智慧。 平壤的外交思路是有轨迹可循的。在过去举行的多方会谈中,平壤贯彻“施加压力,导致对方妥协”的行事准则,迄今为止,成为真正的受益方。 君不见,在会谈过程中,朝鲜战略武器日益精进,常规导弹、核装置、核弹,相继就手。在谈判过程中,朝鲜战略武器逐步齐备,钱也从外部世界拿到不少,于是食髓知味,乐此不疲。 朝鲜无惧核爆之后变生不测 日前朝鮮再次進行核试爆,可能也是这种心理指导下的一场豪赌。着眼点却另有盘算,据笔者判断,决策基点是打时间差: 其一,当前金融危机席卷方张,举世滔滔,美国忙于收拾反恐战争的残局,腾不出手来在远东地区再启战事。对朝鲜而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该趁此机会加速核武器小型化的进程。 其二,平壤又似乎看穿了相关各国之际尔虞我诈的关系,只要俄国、中国袒护自己,国际社会就无从举起大棒给予膺惩。至于胡萝卜,反正眼前无缘获取,索性撇置一旁,等到核导弹就手,不怕东邻西舍不把胡萝卜送上门来。 其三,值此平壤政权面临最高权力交替之际,面对危机,执掌权力者稍呈软弱或疲塌,即被淘汰出局,不怕内部发生争议,确实也是凝聚执政者和民众向心力的良机。 一旦朝鲜拥有核导弹,进则国际社会遵循惯例,多半会在不久以后默认其核武器国家的地位,于是平壤傲立于东北亚矣。 金氏政权屹立不坠,退则不测,但灾厄却足以化解,反正有俄国、中国撑腰,不妨返回六方会谈,再谈判十几二十年(1992年至今,17年过去了,朝核问题之解决,仅得个“讲”字),等到对方提供的胡萝卜累积到相当程度,再议弃核问题。 总之,对平壤政权而言,再次核试爆,纵使变生不测,仍然进则不足,退则有余,何惧之有? 美国有可能把热山芋扔给中国 朝核问题之最终走向如何?这里再加剖析。 首先,溯自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朝鲜倾注人力、物力研制战略武器,其进程呈现一贯性,异常顽强。节奏或有变化,宗旨却决不改变,显然是受其国策之制约。 朝鲜拥有核导弹以后,即像其他核国家一样走上核武装的不归路,不可能轻易弃核。原因很简单:核导弹的突防性能远非核航弹所能比拟,何况维持一支核导弹部队的成本远比维持一个轰炸机中队的成本要低, 收效高而成本低,何乐不为?这也就是世界上若干个国家已经放弃核武器,却少见有放弃核导弹的国家的缘故。 其次,美国在朝鲜拥有核导弹之后,多半迟早会默认朝鲜作为核武器国家的地位,对于处理朝核问题的政策底线,也会从核不扩散政策改为核军控政策。 假若朝核问题仍然成为一个问题,美国也作为烫手山芋,留待中国去处理。如所周知,六方会谈是以谋求朝鲜半岛无核化为宗旨的,一旦美、朝双方达成上述谅解,六方会谈自然寿终正寝。就历史观点而言,其他各国仅是六方会谈这台戏的过场客而已。 再次,朝核问题演变至此,对相关国家和地区,不失为一种标杆性质的启示:既然美国约束不住朝鲜,又岂能硬性约束其他国家呢? 日本朝夕面对剑拔弩张的朝鲜核导弹,恐怕迟早会走上核武装,毕竟自己手中的核导弹比别人提供的核保护伞更为可靠,况且还可以在战略上达到一石数鸟的目的。 以日本的财力和科技能力,一旦走上核武装,同朝鲜相比,体现在核武器能力上,数量级就是个很大的差异。目前日本还无意于此,以后就难说了。 最后,朝鲜在核武器化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后果之一,是在美、朝关系正常化进程中必然会若隐若现地浮出若干不利于中国的变化。 美国或许会默认朝鲜的核武器国家的地位,这就在美、朝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搬走了一块绊脚石。美、朝关系会呈现改善的势头,而作为这种外交异动关系的结果,中、朝关系势必逐步迈向恶化。 试问,即使在目前,北京对美、朝关系的改善尚且如此敏感,疑虑重重,何况在美国把朝核问题作为烫手山芋扔给中国以后,北京对逐步升温中的美、朝关系,又有何感受,作何打算呢? 中、朝关系互动以后,恐怕难免凶终隙末的结局。 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 Posted on Friday, November 16, 2007 - 06:45 pm: |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11/17/content_7092477.htm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11/17/content_7092477.htm 专家:日本开始适应中国复兴 2007年11月17日 07:46:32 来源:环球时报 日本对华政策不会再钻“小泉”的死胡同 最近,据报道,日本将弃用以“自由与繁荣之弧”为名的“围堵中国”外交方针。这是当前中日关系转暖的又一现象。事实上,中日关系经历风风雨雨、起起伏伏,终于在过去的一年中实现了破冰、融冰。中日关系跌至低谷时,曾有足球赛引发事端。但前段时间日本女足队员在比赛后,曾打出“谢谢中国”横幅,获得中国各界赞誉。日本媒体也做出良性回馈,共同暖化民间感情。这种社会底层心态的变化,令人振奋。 11月2日,在日本首都东京,日本首相、执政的自民党总裁福田康夫(中)离开会场。当日,福田康夫与日本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举行会谈,提出建立联合政权,但遭到民主党拒绝。 新华社/法新 ·日本媒体:福田外交将弃用“围堵中国”方针 ·先驱评论:不要高估日本删除“围堵之弧” 中日关系是在小泉时代跌至低谷的。在过去一年中,相继接任的安倍晋三和福田康夫都吸取了教训,完成了三个变化:一是告别了小泉外交中的极端部分,将小泉参拜等一时貌似“主流”的言行还原为“暗流”,排除了中日关系的政治障碍;二是即使像安倍政权时存在如此多的持保守主义观念者,也要花费如此大的心力改善、解冻中日关系,这为以后的日本政坛留下了一个“案例”,即:无论如何“转型”、“改革”或“保守”,都必须保障中日关系处于稳定、可控的局面。三是推出近十年来日本政坛少有的福田“中日友好内阁”:阁员都不参拜靖国神社;为人大都圆融、有度;大都有“中日友好”背景,大多不满小泉失衡的外交政策。 但人们也普遍存在担心:福田内阁未必“长寿”,虽然近来“小泽风波”似乎使自民党出现微妙转机,但既然“联合”不成,朝野协调不力,解散国会重新改选就随时都会发生。既然说到钟摆,是不是还会从现在的“稳定”摆回到小泉时代呢?其实,任何钟摆都不是时间的简单重复。日本人也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即使福田政局不稳,其主要对手及压力也并非来自于小泉旧部(这股力量已转入暗流),现在日本政坛其他的活跃人物无论强硬、温和,但在反小泉政策、在中日关系上只会比福田更务实。加上中国今天对日政策日益圆熟、灵活,即使民主党或其他人上台,也没有钻“小泉”死胡同、与中国作对的道理。 至于说日本“转型”会与中国相争,这本来就是后冷战时期日本发展的一个误区,是被民族悲情蒙蔽作出的误判,并非中日关系本质、真实的反映。相反,小泉时期冷至“冰点”的政治局面,都挡不住火热的经贸互惠及民间往来,挡不住中日资源优化组合,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的大势所趋,使每个有头脑的日本政治家都会明了其中含义及自己应做出的选择。说话素来口无遮拦的前外务大臣麻生太郎曾在今年 7月的一次讲演中说:“在日本16000日元的大米在中国能卖78000日元,这笔账即使患老年痴呆病的人也明白”。结果招致一阵围攻,说他“不懂得尊重病人”。但麻生所言至少说明日本政界对中日关系之起码的共识:中日关系对日本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必须维持稳定的双边关系,不要触碰让大家都倒霉的政治底线。这种刚性的利益结构决定了今后中日关系的基本走向,也是日本必须学会适应的基本现实。 决定日本适应中国复兴的几大动力 日本态度的变化不是偶然的。主要源于内外两大方面的动力。外来动力中,第一是美国的影响。在小泉恶化中日关系的几年中,恰好是中美关系出现上升态势、相互达成最具实效合作(如朝核等)的时期,中美高层频频表明双方关系处于最令人满意的状态。在这样的变局中,日本显得有些落后了。本来遏制中国的主角就是美国,日本虽有单边利益,但毕竟是随美国而动。尚且美国都已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复兴是不可阻挡的,日本难道还不萌生这种反应吗?这和当年尼克松访华、认识到中国重要性,进而客观上加速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一个道理。 第二是地区形势的变化。东亚地区对中国发展的态度是积极的,东盟及东北亚各国与中国的合作都对日本有直接推动,日本必须从地区格局出发调整对华外交。最近,日本外务省正在编辑的《2008年版外交蓝皮书》,有消息说可能会删除“价值观外交”的提法。 第三是中国的态度。从过去30年后,中国高速增长的世界影响是“柔性”的,并没有像过去传统西方大国崛起那样,对先前的大国形成军事、政治甚至领土要求那样的“刚性”影响。全世界都开始慢慢地接受中国这种高速发展却又潜移默化的复兴进程。日本各界其实也能切身感受到中国政府与民众的善意、真心,不断在完善对中国的认识。 日本的变化虽有外在影响,但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日本国内对华深层共识的喷发。第一,“和平共处,永不再战”是中日两国超越分歧的最高共识,也是日本各界维持对华外交的最大“公约数”。无论对中日关系存在着怎样的糊涂观念,双方不存在以战争解决冲突的现实可能———这在日本主流社会中是没有人怀疑的。第二,“独立自主,反对霸权”是中日两国维护国家主权、深化政治合作的国际背景。中日两国都是霸权主义的受害者,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争取真正的独立自主,反对国际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日本民族化解悲情,建设普通国家的唯一出路。第三,“互利共赢,面向未来”是中日两国人民维护和发展现实利益的最佳选择。在这方面,每年的数据都在提供实实在在的证据,注重实际的日本人民当然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至于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往和友好往来,半个多世纪来两国政治家与民众共同奠定的友好外交、人民外交、和平外交的基础,更是深深扎根于日本社会中的强大动力。 中日互惠空间远未饱和 其实,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可拓展空间还很大,远远没有饱和。且不论歧见较多的政治议题,仅就经济及社会层面,就有许多对双方都十分重大的机会与课题。例如,这次中共十七大将节能、环保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日本是节能大国,他们是在一个资源匮乏的、面积不足中国4%的海岛上,养活了相当于中国10%的高教育水准、高收入、高寿命的人口,日本1美元 GDP消耗能源仅有美国的37%、中国的13%,日本家电耗电在过去10年中减少了40%。世界油价及资源性产品价格看涨,节能在国家综合竞争力中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中国要实现“小康”目标,恐怕这方面的压力会日益明显。因此,中日在节能、环保上的合作已是刻不容缓。 这种合作对国内饱和的日本也有诸多好处:一是自身节能等技术在中国大市场的推广,会产生巨大的市场利益。二是中国节能环保的进步,会使日本一直以来对气候暖化等环保问题的担忧有所减轻。三是由于日本节能等技术的引进,可能会引导中国产品、技术、产业的国际合作意向,使日本更全面地以自身能量抢占与中国实现资源配置、共同发展的先机。这就使日本真正可能搭上中国发展快车,再次重温 “高速成长”。中日两国以这种深层合作,形成最佳资源配置之优势,既可保证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又可以此引领世界经济合作之潮流,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至于由此形成中日之间的感情融和、相互理解及全面合作,就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可以说,中华民族复兴之日,很可能就是日本及整个东亚地区的繁荣之时。(作者庚欣是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8/26/content_6606072.htm 不合时宜的“亚洲自由之弧” 8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印度国会发表演讲时,向印度“推荐”了日本的“亚洲自由之弧”计划。安倍抱着所谓的“拥有自由、民主、人权等共同价值观”,期望与印度联合织就一个包括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太平洋网络,建立“大亚洲”。然而据报道,对于安倍的演讲,印度反应却相对冷淡。究其实,恐怕是因为日本的主张不合时宜。 “亚洲自由之弧”计划最早是由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于去年11月提出的。当时,麻生在题为《创建“自由与繁荣之弧”——拓展日本外交地平线》的演讲中说,日本原有两大外交基轴,第一是“强化日美同盟”,第二是“强化与中国、韩国、俄罗斯等邻国的关系”。现在要多一个新基轴,那就是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观外交”。为此,麻生主张日本应在欧亚大陆外围建立一条“自由与繁荣之弧”,即从东欧的乌克兰开始,经过中亚、阿富汗之后,再延伸到越南、老挝、缅甸,通过经济援助帮助这条弧线上的国家推行“自由制度”。但是,处于日本规划的“亚洲自由之弧”上的国家,并不欢迎这个附带意识形态条款的日本版“马歇尔计划”。同时,“亚洲自由之弧”计划以“价值观外交”为旗帜,显然与当今时代超越国家体制和价值观构筑合作关系的主流外交相去甚远。 这不免让人想起上个世纪的冷战,当时按意识形态人为地将世界分成两大阵营,曾使相关国家彼此猜疑甚至剑拔弩张,成为世界不安宁的根源之一。日本在冷战早已结束的今天重拾冷战“遗物”,不是不合时宜又是什么? 日本在鼓吹“亚洲自由之弧”计划时,还野心勃勃要搭建一个“四国联盟”作为“价值观外交”的核心。这一“四国联盟”是以日美军事同盟为基础,日、美、澳军事联盟为过渡,再拉拢印度组成的,因此一出笼就被舆论视为有兜售“四国军事同盟” 之嫌。2006年12月,日本媒体在首次披露日本邀请印度加入美日澳战略对话时就指出,日本的意图是组成联盟牵制与日本没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最近,美国《防务新闻》又针对今年9月日、美、澳、印四国要与新加坡举行海军演习的消息说,未来10年内四国将演变为一个军事同盟,有如“亚洲版北约”。 正因为“亚洲自由之弧”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对抗色彩,日本拟议中的“四国联盟”的三个候选国,纷纷对此表示了谨慎态度。不久前,美国国务卿赖斯对日本急于加强日、美、澳、印四国在安全保障领域的合作表示异议。澳大利亚官方则一再重申该同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印度对“亚洲自由之弧”之所以反应低调,则是认为加入该同盟有悖印度一贯奉行的不结盟政策。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穆克吉表示,前不久在美国国务卿赖斯表示希望印度放弃不结盟政策时,印度就已经声明自己绝不会放弃这一立场。何况,安倍此次访印的一个目的是强化日本对从波斯湾到远东的印度洋海上通道的掌控,这对曾宣称“印度洋是印度之洋”的印度来说,显然是一个棘手的提议。(周峰 韩景悌) ************************************ 安倍“大亚洲”梦想有悖时代潮流 日本首相安倍22日在印度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提出要建立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而包括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内的“大亚洲”。 安倍这一梦幻般的如意算盘一出笼,世人哗然。包括日本媒体在内的世界各国媒体对安倍提出的“大亚洲”计划并不重视,也较少报道,因为太幼稚,太可笑。 实际上,安倍的“大亚洲”理论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它是日本外务省去年11月提出的要在欧亚大陆外围建立“自由与繁荣之弧”构想的翻版,这就是所谓“四国战略同盟”对话机制。 众所周知,安倍这次对印度的访问有两个目的,这就是经济上发展与印度的合作关系,政治上拉拢印度加入包围中国的“大亚洲”之弧。 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印度已经是世界第十、亚洲第三大经济体。但是,印度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却并不紧密。安倍提出,要将印日双边贸易额从2006年的70亿美元,在未来三年,增加到200亿美元。访问期间,安倍还宣布一项35亿美元的对印投资计划。 安倍访问印度的第二个目的就是企图拼凑针对中国的“四国战略同盟”,也就是那个“大亚洲”构想。 我们为什么说安倍的“大亚洲”理念是违背当今世界潮流、逆向而动的思潮呢? 有人说,安倍这是企图在亚洲搞什么对抗中国的“小北约”。人们都知道,在冷战时代存在两个相互对抗的军事联盟组织,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冷战结束了,华约已经解散了,北约还存在。 现在中国执行的是和平与发展的外交路线,主张摒弃意识形态差异,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和平相处,努力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对周边国家更是执行睦邻友好政策。中国不愿意也不想与任何国家和任何国家集团相对抗。 我们说安倍提出的“大亚洲”计划是可笑的,因为这个计划就像堂吉诃德一样,对手并不存在,他却荒唐地与大风车这个被他视作“敌人”的物体进行搏斗,结果,贻笑大方。 我们说,安倍提出的这个计划还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现实的。试想,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印度、美国和澳大利亚愿意听从日本的摆布吗?日本口口声声要做“正常国家”,还闹着要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这样不负责任地提出带有冷战思维的“大亚洲”构想的国家,怎么能够得到其他联合国成员的信任呢? 当今中国已经不是过去落后贫穷的中国了。中国现在是一个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的大国。有专家估计,中国今年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将超过德国从世界第四经济大国上升到第三经济大国,出口总额今年也将超过德国从世界第二出口大国上升到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目前,中国每一小时就向海外输出1亿美元的商品,中国今年出口额有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 试想,中国现在不管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已经与世界融为一体,密切相连。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现在,如果谁提出要建立一个没有中国的世界,人们肯定认为他是疯子。安倍提出把中国排除在外的“大亚洲”,难道不是痴人说梦吗! 冷战思维早已被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所抛弃,但是,世界上还有少数人仍然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安倍提出的“大亚洲”构想正是冷战思维的表现,这是违背当今时代潮流的,是不合时宜的。(刘瑞常) ********************************* 日本的大国愿望与小国心态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最近在接受日本《世界周报》采访时,批评日本外交缺乏世界战略,是“小国外交”。作为“大国外交”的倡导者和首相小泉纯一郎上台之初的支持者,中曾根这番话颇值得深思。 中曾根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首相时,率先提出“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要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此后日本政坛出现“日本改造计划”、“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等思维,揭开了迈向政治大国的序幕。但是,近年来的小泉外交让中曾根感到不安。他对记者说,日本是依赖贸易通商生存的国家,要谋求这样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周边各国保持睦邻友好关系。目前小泉的外交总体上没有超出寻求暂时安慰的“权宜之计外交”的范畴,既无长远考虑,又无战略体系,反而使日本在亚洲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已久,但依旧是“小国外交”做派,其根源恐怕就在于某些政治家的小国心态。日本思想家中江兆民曾说过,大国和小国的区别,不在于疆土的大小,而在于气质和胸襟的大小。诚哉斯言,要成为“大国”,不仅要具备长远眼光,更要表现出相应的气度、勇气和责任感。 “大国外交”,不可气度太小。2005年,日本争当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努力受挫,便提出“日本政府之所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义务支付会费,是希望在联合国中得到信任,确保拥有一定的发言权”,主张增加除美国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会费。这种提议实质上是将权利与会费挂钩,把安理会当成了“董事会”。日本此举尽显小气,既损害了日本的国际形象,也有悖于各国主权平等这一《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基本原则。 “大国外交”,不可浑然不负责任。近来日本国内泛起一股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东京审判)的思潮,认为这是“胜者的单方面审判”。但是,日本曾于上世纪50年代明确表示:“日本接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与其他在日本境内或境外同盟国战罪法庭之判决。”正是在承认战争责任、向亚洲被侵略国家表示反省的基础上,日本才迎来了经济腾飞的契机。否认东京审判,为在该审判中被判刑的甲级战犯开脱,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同样,日本政要在历史教科书、靖国神社等问题上的错误言行,也是极度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大国外交”,不可目光短浅。当前日本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把日美关系置于首要位置。紧跟超级大国固然有益,但日美关系的不对称性也削弱了日本外交的独立。虽然日本声称日美同盟和国际协调并举,但在两者发生冲突时,日本常惟美国马首是瞻。有评论家指出,日本外交重视美国有余,重视联合国不足,重视东亚地区不足。对此,中曾根强调,下届日本政府必须向重视亚洲、多方位外交的方向转变。 9月20日,日本即将进行自民党总裁选举,新首相也将随之产生。可以预料,以世界第二大经济实力做后盾,日本将继续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但是,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日本能否摆正心态,实行明智的外交政策。(管克江) |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 Posted on Friday, May 25, 2007 - 02:13 pm: | |
http://www.kantsuu.com/riben/20050918131200.shtml 日本历史之关原大战!!(背景) 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太阁丰臣秀吉辞世。按照秀吉生前的遗嘱,五大老中的首席大老德川家康代理政务,次席大老前田利家赴大坂城担任秀吉幼子丰臣秀赖的太傅。 感到夺取天下的机会来到了,德川家康开始了一系列的篡夺丰臣政权的谋划。丰臣政权中以石田三成、小西行长为首的文吏派与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武力派之间素有极深的积怨。家康看准了这一弱点,将全部的思考都集中在如何怀柔并利用一派的力量打击另一派,然后在混乱中实现政权的交替上。首先,家康无视秀吉所立大名之间不得私自通婚的法规,不但让六子松平忠辉迎娶了伊达政宗的女儿,还将三个养女分别嫁给加藤清正、福岛正之 (福岛正则之子)、丰须贺丰雄(丰须贺家政之子)。同时将在朝鲜的武将全部招回,以创造混乱局面。 次年(1599)3月3日,次席大老前田利家在伏见的公馆去世,这一晴天霹雳般的噩耗宣布了丰臣政权的崩溃。同日,已经无所顾及的福岛正则、加藤清正、黑田长政、浅野幸长 、池田辉政、细川忠兴、加藤嘉明七名武将在大坂城袭击了石田三成的官邸。三成事先察觉后只身逃往伏见城,并故意闯入了家康的府邸。为了创造更大的混乱,家康将三成护送回近江佐和山城。 前田利家去世,石田三成蛰居。使得反家康的势力大为减弱。同年9月9日,家康以重阳节问候为由登上大坂城。以捏造的暗杀借口将五奉行之一的浅野长政软禁于甲斐,大野治长流放至下野、土方雄久发配到常陆。10月3日,又给拥有近百万石领地的前田利长(前田利家之子)扣上首谋的帽子,编成了以丹羽长重为先锋的讨伐军。惊惧万分的前田利长慌忙将母亲芳春院送到江户作人质,以表示对家康的臣服。家康就这样凭借婚姻、转封、加增等手段不断排除异己势力。在屡屡奏效后,终将矛头指向了与己同为五大老之一的上杉景胜。 上杉景胜与庆长三年(1598)1月从越后转封到陆奥国会津。秀吉去世时在伏见送终。一年后(1599)的九月回到会津。在中央政权的期间内,上杉景胜深切感受到家康与反家康之间、文吏派与武力派之间的尖锐矛盾,预见到战乱不可避免。一回到会津后立刻开始筑城修路以备战。但是这种积极的军事行动立刻产生了蓄谋造反的流言。家康趁机向上杉景胜发布了上京的命令,被景胜断然拒绝。之后的庆长五年(1600)5月,景胜的首席家臣直江兼続以“直江”的落款给家康回了一封书信,对家康的质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被激怒的家康决心对上杉景胜进行讨伐。通过几句挑拨加哄骗,家康轻易的得到丰臣秀赖的讨伐许可,以大义的名分向诸大名下达了出兵会津的命令。 就在家康活动频繁时,蛰居的石田三成也一直没有放弃反抗家康的行动。当6月16日家 康离开大坂城后,三成认为时机成熟,立刻开始了行动。他先是将从军出战会津的好友大谷吉继叫到佐和山城商议,大谷吉继虽然不象石田三成一样冲动,但是出于朋友之情,最终同意了与三成共事。 7月12日,三成、大谷与增田长盛、安国寺惠琼四人在佐和山城密谋,确定了“推举毛利辉元为总大将;寝返、拉拢参加会津合战的诸大名”的战略。随后在安国寺惠琼的极力游说下,毛利辉元勉强同意出战。 7月17日,众人来到大坂城,由增田长盛等起草昭书,正式树起讨伐家康、保卫丰臣政权的大旗。这立刻得到九州岛津义弘、小西行长,备前宇喜多秀家、会津上杉景胜等大名的响应。 7月25日,正在向会津行军途中的家康闻知三成等的起兵后,立刻在下野小山召开军事会议。目的就是将与会的近80多位大名拉到己方作战。开始有些大名还犹豫,但是不久受到会场气氛和家康煽动性语言的影响。最终全部统一了意见。 根据地域的关系,三成一方称西军,家康一方称东军。关原大战终于爆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