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ND CANYON Log Out | Topics | Search
Moderators | Edit Profile

Kanwit Family » TEA TIME » GRAND CANYON « Previous Next »

  Thread Last Poster Posts Pages Last Post
  Start New Thread        

Author Message
Top of pagePrevious messageNext messageBottom of page Link to this message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Posted on Monday, February 23, 2009 - 07:08 pm:   

http://www.allhikers.com/Allhikers/History/Historical-Figures/John-Hance.htm

JOHN HANCE(1838-1919)


■ Captain John Hance
■ First locator on Grand Canyon
■ Arizona Poineer
■ Trailbuilder & Guide
■ Died January 16, 1919
■ Aged 80 Years


http://www.allhikers.com/Allhikers/History/Historical-Figures/John-Hance-additional-pictures.htm


John Hance


gc.jpg
JOHN HANCE - TEDDY ROOSEVELT

gc.jpg
JOHN HANCE RANCH
NAU CLINE LIBRARY



gc.jpg
JOHN HANCE CABIN

gc.jpg
JOHN HANCE AT HIS CABIN

gc.jpg
JOHN HANCE AT THE SOUTH RIM



Top of pagePrevious messageNext messageBottom of page Link to this message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Posted on Wednesday, February 18, 2009 - 06:16 pm:   

http://club.travel.sohu.com/read_elite.php?b=zz0381&a=3657032

被列为世界7大自然奇观之首的美国大峡谷,是旅行家眼中名副其实的一生必游之地-每年从世界各地不远万里奔赴美国大峡谷的游客超过500万人。1981年至今,先后探访美国大峡谷十余次,每一次都令我流连忘返……最近一次前往大峡谷是在今年春天,我不想只是远远地观赏峡谷,于是再次搭乘大峡谷号称长耳出租车的骡子走进了峡谷的怀抱。
  
  清晨6时许,太阳甫跃出峡谷,还无力驱散谷底朦胧的雾气,天使步道 (Bright Angel Trail)起点的栅栏周围,已聚集人群-有人全副武装准备骑骡下峡谷,有人专程起早只为探看大峡谷的骡队,高原清冷的空气里浮动着兴奋。接近七点,嗒嗒的蹄声自马厩方向传来,一组组骡队陆续进入栅栏,游客的情绪也随着扬起的尘土升高。
  
  今天早晨我要强调两件事:一是安全,二是行程愉快;我们不会为愉快而牺牲安全,也不会为安全而减少愉快。在这个前提下,你们要遵从规则:第一条规则是不要脱队,你的骡应该盯紧步道,紧跟着前面一头骡;如果不幸脱队要立即赶上,骑骡追赶进度的滋味可不好受。有些骡喜欢走到峡谷的峭壁边缘,这并不是它们的错,而是我们刻意这样训练它们,好让游客能俯瞰峡谷……领队朗纳(Ron)一面挥舞着骡鞭,一面大声宣布注意事项,白烟随着他的口气袅袅上升。
  
  骡是公驴与母马交配的结晶,埃及、阿拉伯文字及圣经里都曾提及。骡能负担同样体重马的3倍工作量,却只需要1/3的饲料,而且骑骡比骑马舒适,有人夸张地以乘坐卡迪拉克相比喻。大峡谷的骡都经过精挑细选,不但身强力壮,不易受惊又喜欢与人亲近。骑骡玩转峡谷这种旅行方式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
  
  天然地质博物馆尽管城市乡巴佬般的游客难掩紧张和兴奋,但是骡队似乎早已见怪不怪,埋头跟着领队走下峡谷。骡踩着沙石的步伐纵然轻快,每一步却都负载着数万年的历史-几经转折,岩石从泥黄、灰绿的石灰石变成棕色沙岩又转成砖红色页岩;坚强的岩石顶天立地,不敌风霜侵蚀的岩石已崩散跌落成斜坡,斑驳点缀的稀疏绿意间似乎传来远古的风声,破碎的化石中隐约听到海洋的叹息。
  
  步道又开始转折,落入眼帘的是石灰岩架构的红墙 (Redwall)。石灰岩是海洋存在的见证,大约在3亿6000万年前,北美大陆接近赤道,温暖的海水里曾经遍布无脊椎动物;4000万年后海水退去, 河流开始切割原本脆弱的石灰岩,暴露的石灰岩也被侵蚀成千疮百孔。500万年后海水卷土重来填满散布红墙的坑洞,成为夹在红墙与苏派岩群间的点缀,兼容陆地植物与海洋生物化石。直到1973年这个夹层才被发现,因而称为惊奇峡谷岩层(Surprise Canyon Formation),也成为峡谷地质历史的新篇章。石灰岩不该是红色,雨水却从苏派岩群借了红色,涂抹上灰墙。
  
  红墙墙底步道已经平坦,迈向印地安绿园途中,脚下是莫夫石灰岩(Muav Limestone)。从红墙跨入莫夫石灰岩,一脚就跨越1亿7000万年,其间篇章几乎空白,只有紫色的庙台石灰石 (Temple Butte Limestone)零散补白。庙台石灰岩形成于距今3亿6000万到4亿年前的泥盆纪(Devonian),而莫夫石灰岩是5亿4500万至5亿年前寒武纪(Cambrian)的遗留,介于其间的奥陶纪(Ordovician)和希留利亚纪(Silurian)未在大峡谷留下痕迹。
  
  科罗拉多河的鬼斧神工绿园溪水潺潺,养成大峡谷谷底的绿洲。早年印第安人利用溪水耕作,如今绿园林阴可供旅人及骡队休憩。3月底气温还不高,谷底却能隐约感觉到热气;稍事休息后,一行人又攀上骡背,踏上前往高原观景点(Plateau Point)的步道。
  
  从大峡谷顶端俯视,高原观景点步道宛若遗落荒漠中的细线;骑骡踏上荒漠,可见小灌木及仙人掌欣欣向荣,仙人掌花苞初露,也许再迟两三个星期,就能享受满眼野花怒放的艳丽。比起下峡谷的转折颠簸,这段步道相当平坦,不知不觉已到尽头。
  
  骡队就停在观景点午餐,纵然灌木散布却无大树遮阴,从赭褐色岩石向下望,眼下绿水白湍便是创造峡谷的科罗拉多河。科罗拉多西班牙文意即红色,夏季暴雨冲刷岩壁或支流挟带下来的泥沙,往往使河流呈红色。蜿蜒脚下的科罗拉多河水量不大,水势也不凶,很难想像切割出大峡谷的威力,更难相信那如带绿水能切穿坚硬的火成岩,造就眼前的内峡(Inner Gorge)。
  
  大峡谷最古老的地层在内峡。赭褐色岩石上的刻痕,留下地热与压力扭曲的罪行,点缀其间的粉红花岗岩是火成岩结晶,透露与地心的亲密关连。位居大峡谷最底部,紧贴着科罗拉多河的赭褐色岩层被称作花岗岩峡谷变成层 (Granite Gorge Metamorphic Suite);我只能从岩石的黯淡推测它的苍老,而地质学家却用仪器测量出它18亿年的高龄。
  
  科罗拉多河水量在北美河流中排名第27位,不及密西西比河1/10;尽管从洛矶山到加州湾(Gulf of California)蜿蜒1400英里, 科罗拉多河长度几乎只有密西西比河一半,水量、长度都远远落后,科罗拉多河凭什么雕凿出大峡谷?比起慢吞吞的密西西比河,科罗拉多河显得活力充沛。密西西比河每英里落差少于1英尺,科罗拉多河每英里却跌落近10尺,经过大峡谷的277英里落差更达2000尺。落差加快了河流的脚步,一路捡拾散落沙石增加了水流的威力。春天融雪和夏季暴雨期间,科罗拉多河水量和沙石助长了声势,支流汇入之后更如虎添翼,经年累月不断侵蚀,终于成就了大峡谷这个传世杰作。
  
  站在高原观景点古老岩层上,风收敛时,我能听到科罗拉多河的声音,却感觉不到曾经蕴藏的威力。据说河流因为遭到上游格兰峡谷水坝(Glen Canyon Dam)捆绑,早已失去艺术家的狂野任性。
  
  印第安人繁衍生息逾千年返回天使步道起点天色还早,我便搭上穿梭于南缘西线景点的免费专车,赶赴峡谷夕阳的约会。
  
  南缘西线观景点多以散居亚历桑那州的印第安部族,如玛莉可巴(Maricopa)、侯匹(Hopi)、莫哈维(Mohave)、匹马(Pima)命名, 我径直前往终点站隐士居(Hermits Rest)。加拿大人路易波恰(Louis Boucher)于1891年开凿步道到峡谷间的滴泉 (Dripping Springs)筑屋定居,附近居民称他为隐士。隐士居的石门上挂的铜钟,来自墨西哥;据说背着钟向前走三步,拾起地上石头往后丢, 如果石头敲响钟,表示好运当头。
  
  回头在侯匹观景点下车,观赏落日的人群逐渐围拢。沿着峡谷边缘步道徘徊,庙台错落的峡谷间,湍急的科罗拉多河仿佛归心似箭;夕阳与云还在峡谷争地盘, 也为峡谷添颜色。终于,太阳收拾起河面上的光线,从一座座岩壁上撤退,只留下红霞与云周旋。夜从谷底一步步上升,风匆忙地在林梢寻觅栖所,鸟声逐渐沉静, 云也无趣地睡去,峡谷逐渐模糊。
  
  次日清晨,驱车衔接上64号公路,沿南缘东线东行。大峡谷于亚基观景点(Yaki Point)伸展开来,举目自东向西远望,维虚努神庙、天王宝座(Wotans Throne)和瓦哈拉高原 (Walhalla Plateau)仿佛连成一线,大峡谷北缘的皇家岬(Cape Royal)便在高原南沿。大峡谷南缘多处观景点都看得见北缘景观, 实际到北缘直线距离也只有10英里,开车却要绕行215英里。
  
  大景观景点(Grandview Point)曾经是峡谷最忙碌的地区,铜矿挖掘先聚集人群,观光人潮随后取代矿工;1901年火车进入大峡谷,重心转移到大峡谷村,大景观景点繁华消逝。如今站在大景观景点,只能读到泛黄的图片,林间松涛偶尔也娓娓追述往日情境。
  
  莫连观景点(Moran Point)是为纪念英国画家汤玛斯莫连(Thomas Moran)-他生花的妙笔,说服了美国国会将大峡谷列入国家公园保护。从观景点西望,满目尽是红岩,红色峡谷尽头科罗拉多河湍急。湍急以汉斯(John Hance)命名,汉斯据称是最早定居大峡谷的白人,也是最早的导游,他的奇人轶事至今仍在峡谷中流传。
  
  印第安人大约在公元850年左右便进入大峡谷,300年后遇干旱而离开。大峡谷国家公园里发现逾2000处印第安人曾经生活的遗迹,东线惟一不靠峡谷边缘的吐沙阳废墟(Tusayan Ruin)间,印第安人的祭坛(Kiva)轮廓显得模糊, 野花恣意展现灿烂笑颜;废墟旁小博物馆的图画和陈列,生动素描了当年印第安人生活。随后的李潘观景点(Lipan Point)也以印第安部落命名,科罗拉多河在谷底转了个大弯,与挟带沙土而下的支流冲积出较宽敞的河岸,岸上存留着印第安人废弃的居所。
  
  沙漠观景点 (Desert View)的了望塔(Watchtower)把守大峡谷东线大门,是大峡谷南缘最高点。了望塔在美国西南印第安人区相当普遍,或用作防卫,或用以积谷,说法不一。大峡谷了望塔二楼设计成印第安人祭坛,展示印地安祭奠仪式,周围壁画叙述印第安人的祈雨传说。登上塔顶透过大玻璃窗远眺,内瓦荷(Navajo) 及侯匹印地安保留区尽是荒漠,南边拔地而起的高达12000英尺的圣法兰西斯山(San Francisco Mountains) 更显得顶天立地。
  
  哈维女郎和女建筑师考特了望塔是女建筑师考特(Mary Jane Colter)的精心杰作,也是她在大峡谷南缘设计的6项建筑之一。1901年圣太菲铁路(Santa Fe Railroad)火车开进大峡谷,经营铁路餐饮和住宿的哈维公司 (Fred Harvey Company)也进驻于此。为了在蛮荒西部提供文明的服务,哈维公司首开雇用女性风气,从东岸征集一批淑女加以训练,这些哈维女郎的教养和优雅,不久就驯服了狂野不羁的西部牛仔、马贼和土匪。当时约有2万哈维女郎在美国西南部落户,至今当地居民还以母亲或祖母曾是哈维女郎为荣。
  
  考特于1902年被哈维公司雇用为室内设计师,不久就成为首席建筑师。一直到1948年退休,除了圣太菲铁路沿线旅馆,她很多精力用在大峡谷南缘,从 1905年的侯匹屋(Hopi House)开始,陆续完成隐士居、展望室(Outlook Studio)、幻影农庄 (Phantom Ranch)、了望塔、天使客栈(Bright angel Lodge)。当时建筑设计多仍依袭欧洲,考特却就地取材,让设计亲近土地和大峡谷逾千年的印地安文化。她在1932年建筑了望塔时已年逾花甲,据说不但四处探访西南地区了望塔,更亲自监工,并且写下相关的印第安人传说典故供导游参考。
  
  出东门后转北,前往大峡谷北缘前,我先取道89号公路奔向小镇佩吉(Page)。佩吉镇北,格兰峡谷水坝抽去科罗拉多河的狂野,围成水波荡漾的包威尔湖(Lake Powell)。多数游客到佩吉乘船游湖并观赏天然石拱彩虹桥(Rainbow Bridge),我却为探寻神秘的羚羊峡谷(Antelope Canyon)而来。


gc,jpg

*************************************
http://kekao.ustc.edu.cn/aseustc/plus/view.php?aid=753

三年前的大峡谷游记


今天整理硬盘,在一个犄角旮旯里找到了当年去大峡谷写的游记"摘要",本来打算
科考协会十周年时拿出来加工,可是当时怎么也找不到,sigh。

点兵

此开篇第一回也,俺来美国也有一年半载了,可惜到现在还未踏出德州一步,就连
可乐鸡镇也很少出。眼见圣诞将至,老板看准俺今年又独守空房,为免俺空虚寂寞
,特地布置了一大堆活。意外地在CSSA的网站上看到有人在征驴友,于是欣然往之
,确定行程,联系住宿,租车事宜不提。且话这次旅行的驴友,他们是老高,高太
,高仔和老周。老高是生物系的post doc,日本博士毕业和他夫人,高仔一起来到
塔木。老周是上海交大电子工程的副教授,来这里做访问学者。老高幽默风趣,高
仔调皮活泼,看来这一路上要笑语绵绵了。

第一日

一早从睡梦中惊醒,已经三点半了,匆匆收拾一些日用品,在室友门前留个条,说
"俺走了啊,早上不能叫你了,你自个醒吧"。老高他们已经在门外等候,上路。清
晨的雾气很大,能见度不过十多米。我们打开雾灯,同时把暖气集中火力对准挡风
玻璃,稍微好了一点。我注视着一盏盏昏黄的路灯的光晕,带着对煎鸡蛋的向往,
又沉入梦乡。

醒来后发现已近中午,老高开得很稳,相当稳,以至我们不停地被大卡车超。过不
久,发现路边有一十八轮被警察拦下,似乎正是超我们的众卡车之一,心里十分快
慰。高仔也醒了,不停说着他的故事。比如一个脑筋急转弯,"What is the highe
st building in the school?" 体育馆?教学楼?还是天文台?都不是。答案是图
书馆 "Because it has a lot of stories (美语中有楼层的意思)." 我晕。

到达新墨西哥州了,我们在州界上的休息站休息,看到一群会跑的鸟,但绝对不是
鸵鸟。后来知道它们的名字就叫roadrunner(走鹃),擅长长跑运动,可惜往往因
为跑不过汽车而命丧黄泉。老高一家准备了很多食物,俺包里只有一袋打折时买的
橙子,在俺的积极倡导下,大家开始了双边交流??

餐罢继续上路,两边是大片的草原,间杂一些收割完毕的棉花地,形成一片黄色,
紫色以及绿色的糅合。过了不久,突兀而出连绵的群山,尚有积雪覆其端。路边常
常可以看到印第安人的锥形帐篷,貌似还有一些向游客开放,我们忙着赶路,只能
做惊鸿一瞥。

夜未央时,我们终于抵达了阿尔伯克基 (Albuquerque),这是新墨最大的城市,也
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名城,在老城区保留了很多印第安人的遗迹。很可惜,已经过了
参观时间。我们排了半小时的队在一家墨西哥餐厅用了晚餐,然后精疲力竭的倒在
旅馆里。

第二日

晨起在旅馆用了简餐,一行即刻杀奔科罗拉多大峡谷而去。六个小时后抵达了大峡
谷的South Rim (南缘)。数亿年前,由于板块挤压造成了科罗拉多高原的整体抬升
,经过科罗拉多河数百万年的冲刷,形成了平均深度1200米的大峡谷。在大峡谷两
岸的峭壁上,陈列着自前寒武纪至今的20亿年的岩层,仿佛一本活的编年史,述说
着海陆的交替,河流的变迁,以至火山的喷发,是地质学家一生必去一次的地方。
匆匆修整后,我们踏上了Bright Angel Trail (光明天使小径)。从Bright Angel
Lodge(光明天使客栈)出发,路上见识了著名的红色砂岩和交错层理。沿途欢迎我
们的还有悠闲的羚羊,坚韧的植被和时隐时现的积雪。由于天色已晚,加上车途劳
顿,给养也不足,我们没能下到谷底,只走了大概1.5英里便打道回府,实乃一大憾
事。回程的时候看见了一行长耳出租车(骡队)载着游客从谷底慢慢悠悠的走上来
,十分有趣。回到南缘,我们驱车去西边的Meadview看日落,一路上每遇到一个观
景点,我们都下来欣赏一番,以至于还没到Meadview,太阳已经落山了,还好我们
的最后一站Yaki Point景色也不错。举目向西远望,Vishnu(毗湿奴,印度教三大
主神之一)神庙,Wotan's Throne(天王宝座,Wotan是德语里对北欧大神奥丁的称
呼)和Walhalla Plateau(瓦哈拉高原,walhalla是奥丁接待英灵的殿堂)连成一
线,大峡谷北缘的Cape Royal(皇家岬)便在高原南端。大峡谷南缘多处观景点都
可以看见北缘的景观,直线距离也只有10英里,可是开车却要绕行215英里,真是望
山跑死马啊。

落日的余辉照在北缘的峭壁上,平添了一些沧桑。终于领略了在风光片里见到无数
遍的大峡谷,幸甚至哉。天空中一架喷气飞机掠过,留下了一个巨大的"S"型轨迹,
这一刻,我仿佛超人附体。晚上回到了Williams小镇,在一家Holiday Inn里下榻,
享受着无线上网和免费的冲浪浴,一天的疲劳烟消云散。

第三日

早上摸黑上路,为了看大峡谷的日出,可惜仍旧失之交臂。晨晖中的大峡谷依然绚
丽夺目,散发着朝气蓬勃。我们来到了东缘,步行去Desert View Watchtower(沙
漠?望塔)。这是一座于1933年仿Anasazi(阿纳萨兹,古代印第安居民的一支)?
望塔建立的地标式建筑。?望塔在美国西南印第安人区十分普遍,或用来防卫,或
用作谷仓。?望塔的一楼是礼品商店,二至四楼则设计成印第安人的祭坛,周围的
壁画展示着印第安的祈雨传说。登上塔顶,极目远眺,北面的荒漠是Navajo(纳瓦
和)和Hopi(侯匹)印第安保留区(美国人真是仁慈啊),而南边是拔地而起的Sa
n Francisco Mountains。值得一提的是,南缘的很多建筑,包括沙漠?望塔,光明
天使客栈,以及Outlook Studio(展望室)和Phantom Ranch(幻影农庄),都是女
建筑师Mary Jane Colter的杰作。她别出心裁,没有采用任何欧式设计,而是就地
取材,吸收了传承千年的印第安文化。

从?望塔下来,俺买了一副印第安人的Sandpainting(沙画)和Navajo战士吹箫的
钥匙环以作纪念,便跟着大部队向拉斯维加斯开进。从I-40转93号,在Hoover Dam
(胡佛大坝)很多人停下观景,据说这是胡佛总统为了化解国内经济萧条兴建的国
内最大的水电工程,被誉为"Diamond on the desert",可惜俺和同伴们对胡佛一向
没有好感,对人工湖也不太感兴趣,所以稍作休息,即刻上路。

到达拉斯维加斯已是华灯初上,我们找了一家最便宜的旅馆。之所以不选那些赌场
的旅馆,主要是考虑到小朋友不能过早接受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毒害。放下行李,
我们吃了一顿自助,然后搭乘双层大巴欣赏都市夜景。拉斯维加斯在俺眼中是一个

堕落的城市,完全是用黄金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搭建而成,胡佛水电站一年的发电
量也仅仅够维持赌场里那些Slot Machine(老虎机)而已。这不,连市中心主干道
都叫做The Strip(脱衣舞)。我们坐在大巴的二层,一层上来了一群"能歌善舞"的
黑人兄弟姐妹们,于是一路上嘻哈音乐相伴,倒也自在。老黑临下车时,司机在麦
克风里不无惋惜地说道:"Here goes an intelligent group." 沿着"脱衣舞"大街
一路走来,见识了Bellagio的音乐喷泉,Treasure Island的海盗船,Venice的人造
天空,和Mirage的棕榈。赌场里大同小异,空气中掺杂着烟草与香水的味道,弥漫
着机器和人造的喧嚣,赌桌前无数形销骨立的背影,似乎很多都是华人。圣诞钟声
响起的时候,望着大街上衣衫褴褛无家可归的老人,我深深叹了口气,Merry Chri
stmas!

第四日

今天是圣诞,也是休息日。我们睡了一个大懒觉,然后去Chinatown吃饭。后来发现
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不论哪家饭馆前都是人潮汹涌,看架势不排个把小时的队是
没戏。于是我们在街边随便找了一个菲律宾快餐对付了。晚上在Treasure Island看
了海盗船的免费表演,然后去Circus Circus玩了会儿赛马游戏,最后在一家麦当劳
用了晚餐。BTW:这家麦当劳的经理可是毕业于"汉堡"大学的哦。

第五日

又睡了个大懒觉,仿佛要把前几天欠的觉给补回来。用过午餐后我们开赴L.A。一路
上风沙四起,乌云密布,让人感觉快要下雨,却一直都没下。进入L.A.,我的感觉
是:也不过如此嘛。跟中国的大城市一样,一面是顶天立地的摩天大厦,一面是随
处可见的生活垃圾。在上演了一场名叫"寻找唐人街"的轻喜剧之后(地图把我们带
到了老唐人街),我们找到了一家还不错的中餐馆。饭毕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好莱
坞。走上walk of fame(星光大道),心情异常激动,不停的去看脚下的名字和手
印。一会是成龙的啊,一会是吴宇森,还有李小龙,以及无数俺的荧屏偶像。说实
话俺比较土,最早看的外国片也就《终结者》、《第一滴血》之类的动作片印象深
刻,所以阿诺和史泰龙之类的硬汉成为了俺的偶像。后来欣赏水平提高了,汤姆汉
克斯,马龙白兰度,格利高里派克等老派大众情人又走近俺的生活。至于莱昂纳多
,汤姆克鲁斯,布拉德彼特以及乔治克鲁尼等等,俺却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当然
他们拍的片子也很娱乐很动人,但是缺乏那种触及心灵的震撼(《大河之恋》除外
)。可惜没有看见《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导演
Giuseppe Tornatore(吉赛贝托纳多雷)的名字,他是我最喜欢的导演。在柯达剧
院里幻想着像明星一样走上奥斯卡领奖台,手捧小金人说着感谢人民感谢党,感谢
家人和小强,不亦快哉。乐极生悲,跟随俺多年的数码相机惠普635在柯达剧院门口
重重地摔倒了地上,成了重度残废,悼念。回旅馆后,收拾心情,开始订明天Univ
ersal Studio(环球影视城)的票。

第六日

今天一天主要游览了环球影视城,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大型主题公园,格外激动
。范海辛的幽灵古堡,木乃伊归来的轨道飞车给俺留下了相当深的印象,那种小鬼
上身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我们还参加了一个tour见识了很多特效,发现原来很多
电影都是在封闭的大铁皮房子里拍摄的。忙碌了一天回去修整不提。

第七日

在经历了漫长的堵车和等待之后,我们决定放弃迪斯尼。回到LA,我们漫步在Suns
et Boulevard(日落大道)和Beverly Hills(比弗利山),幻想着和某个影星不经
意的邂逅。结果影星没见到,影星家的佣人和狗狗倒是见了不少。下午我们来到Sa
nta Monica海滩,第一次真真切切触碰到了太平洋(上次在崇明观鸟因为禽流感未
能到海滩上,憾甚)。那带着咸味和鱼腥的风,那些欢快活泼的浪花和海鸥,是俺
对大海的初体验。我们在一家叫做Pacific Sand的小旅馆安营扎寨,然后去Third
Street Promenade(第三街步行街)。这里最出名的是街头艺人的表演了,我们看
到黑人兄弟的街舞,用脚弹琴的人,歌手以及画匠。之所以说是画匠是因为他们只
是搞一些喷漆或者名字作画等快餐艺术,离真正的画家差得似乎还远。在逛完了整
条街后,俺和老周去了电影院看了安妮斯顿的新片Rumor Has It(《流言蜚语》)
,讲述一个性感迷人并有着《纽约时报》记者职业的成熟女人的故事。虽然和男友
如胶似漆,但是对婚姻却始终有着恐惧感。这时,家里传来了妹妹要踏入婚姻殿堂
的消息,于是沙拉和男友杰夫一同去参加婚礼。在这个老来俏的祖母,风韵犹存的
母亲以及急着嫁人的妹妹和沙拉自己组成的"女性占优"的家庭里,有着一个埋藏许
久的秘密。沙拉凭着职业的敏感,在即将开幕的家里大聚会里,打破砂锅的揭开了
这个秘密??

第八日

清晨在Santa Monica的海滩上看日出,橘红的太阳给沙滩上的海鸥穿上了美丽衣裳
,可惜没能记录下这一瞬间。Adieu,my camera。上午我们开往San Diego(圣地亚
哥),在一个叫做Coronado(注意,不是Colorado哦)的海滩歇脚。观光的电车,
人力三轮,和跨海大桥构成了我对这个海边城市的第一印象,套句《麦兜》里的台
词,这里真是"蓝天白云,水清沙幼,椰林树影,是位于太平洋东岸的世外桃源"啊
,俺再加一句"白帆点点",概括一下圣地亚哥海滩给我的印象。至今这仍是我最向
往的美国城市。当时许下愿,等某天有钱了,一定要和心爱的人来这里度假,在海
边租个cabin,潜水踏浪,出海观鲸,幸何至哉。

第九日

这是我们圣诞之旅的最后一天,基本上就是沿着I-10向东而行。由于靠近墨西哥边
境,在路上我们被检查站拦下来检查证件。事先没做好准备,俺护照和Texas ID都
没带,只好拿出学生证,警察大叔一看,Aggie啊,没说的,放行。经过新墨和德州
边境的El Paso(西班牙语里是The Pass,边境的意思),我们在visit center休息
,拿了很多旅行资料,包括德州的野花图册,然后继续向东,回到久违的可乐鸡镇


结语

总得说来,为期九天的圣诞加州之旅充满了快乐和惊奇,这或许和俺不开车有关。
后来在学校春晚时见过老高一家几次,他们的小儿子也出生了,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

美国大峡谷骑骡行

2006-6-5 17:46:00  新浪网  字号:[大 中 小]  选择背景色: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来说两句

被列为"世界7大自然奇观"之首的美国大峡谷,是旅行家眼中名副其实的"一生必游之地"-每年从世界各地不远万里奔赴美国大峡谷的游客超过500万人。 1981年至今,先后探访美国大峡谷十余次,每一次都令我流连忘返……最近一次前往大峡谷是在今年春天,我不想只是远远地观赏峡谷,于是再次搭乘大峡谷号称"长耳出租车"的骡子走进了峡谷的怀抱。

清晨6时许,太阳甫跃出峡谷,还无力驱散谷底朦胧的雾气,天使步道(Bright Angel Trail)起点的栅栏周围,已聚集人群-有人全副武装准备骑骡下峡谷,有人专程起早只为探看大峡谷的骡队,高原清冷的空气里浮动着兴奋。接近七点,嗒嗒的蹄声自马厩方向传来,一组组骡队陆续进入栅栏,游客的情绪也随着扬起的尘土升高。

"今天早晨我要强调两件事:一是安全,二是行程愉快;我们不会为愉快而牺牲安全,也不会为安全而减少愉快。在这个前提下,你们要遵从规则:第一条规则是不要脱队,你的骡应该盯紧步道,紧跟着前面一头骡;如果不幸脱队要立即赶上,骑骡追赶进度的滋味可不好受。有些骡喜欢走到峡谷的峭壁边缘,这并不是它们的错,而是我们刻意这样训练它们,好让游客能俯瞰峡谷……"领队朗纳(Ron)一面挥舞着骡鞭,一面大声宣布注意事项,白烟随着他的口气袅袅上升。

骡是公驴与母马交配的结晶,埃及、阿拉伯文字及圣经里都曾提及。骡能负担同样体重马的3倍工作量,却只需要1/3的饲料,而且骑骡比骑马舒适,有人夸张地以乘坐卡迪拉克相比喻。大峡谷的骡都经过精挑细选,不但身强力壮,不易受惊又喜欢与人亲近。骑骡玩转峡谷这种旅行方式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

天然地质博物馆尽管"城市乡巴佬"般的游客难掩紧张和兴奋,但是骡队似乎早已见怪不怪,埋头跟着领队走下峡谷。骡踩着沙石的步伐纵然轻快,每一步却都负载着数万年的历史-几经转折,岩石从泥黄、灰绿的石灰石变成棕色沙岩又转成砖红色页岩;坚强的岩石顶天立地,不敌风霜侵蚀的岩石已崩散跌落成斜坡,斑驳点缀的稀疏绿意间似乎传来远古的风声,破碎的化石中隐约听到海洋的叹息。

步道又开始转折,落入眼帘的是石灰岩架构的红墙(Redwall)。石灰岩是海洋存在的见证,大约在3亿6000万年前,北美大陆接近赤道,温暖的海水里曾经遍布无脊椎动物;4000万年后海水退去,河流开始切割原本脆弱的石灰岩,暴露的石灰岩也被侵蚀成千疮百孔。500万年后海水卷土重来填满散布红墙的坑洞,成为夹在红墙与苏派岩群间的点缀,兼容陆地植物与海洋生物化石。直到1973年这个夹层才被发现,因而称为"惊奇峡谷岩层" (Surprise Canyon Formation),也成为峡谷地质历史的新篇章。石灰岩不该是红色,雨水却从苏派岩群借了红色,涂抹上灰墙。

红墙墙底步道已经平坦,迈向印地安绿园途中,脚下是莫夫石灰岩(Muav Limestone)。从红墙跨入莫夫石灰岩,一脚就跨越1亿7000万年,其间篇章几乎空白,只有紫色的庙台石灰石(Temple Butte Limestone)零散补白。庙台石灰岩形成于距今3亿6000万到4亿年前的泥盆纪(Devonian),而莫夫石灰岩是5亿4500万至5亿年前寒武纪(Cambrian)的遗留,介于其间的奥陶纪(Ordovician)和希留利亚纪(Silurian)未在大峡谷留下痕迹。

科罗拉多河的鬼斧神工绿园溪水潺潺,养成大峡谷谷底的绿洲。早年印第安人利用溪水耕作,如今绿园林阴可供旅人及骡队休憩。3月底气温还不高,谷底却能隐约感觉到热气;稍事休息后,一行人又攀上骡背,踏上前往高原观景点(Plateau Point)的步道。

从大峡谷顶端俯视,高原观景点步道宛若遗落荒漠中的细线;骑骡踏上荒漠,可见小灌木及仙人掌欣欣向荣,仙人掌花苞初露,也许再迟两三个星期,就能享受满眼野花怒放的艳丽。比起下峡谷的转折颠簸,这段步道相当平坦,不知不觉已到尽头。

骡队就停在观景点午餐,纵然灌木散布却无大树遮阴,从赭褐色岩石向下望,眼下绿水白湍便是创造峡谷的科罗拉多河。"科罗拉多"西班牙文意即"红色",夏季暴雨冲刷岩壁或支流挟带下来的泥沙,往往使河流呈红色。蜿蜒脚下的科罗拉多河水量不大,水势也不凶,很难想像切割出大峡谷的威力,更难相信那如带绿水能切穿坚硬的火成岩,造就眼前的内峡(Inner Gorge)。

大峡谷最古老的地层在内峡。赭褐色岩石上的刻痕,留下地热与压力扭曲的"罪行",点缀其间的粉红花岗岩是火成岩结晶,透露与地心的亲密关连。位居大峡谷最底部,紧贴着科罗拉多河的赭褐色岩层被称作"花岗岩峡谷变成层(Granite Gorge Metamorphic Suite)";我只能从岩石的黯淡推测它的苍老,而地质学家却用仪器测量出它18亿年的高龄。

科罗拉多河水量在北美河流中排名第27位,不及密西西比河1/10;尽管从洛矶山到加州湾(Gulf of California)蜿蜒1400英里,科罗拉多河长度几乎只有密西西比河一半,水量、长度都远远落后,科罗拉多河凭什么雕凿出大峡谷?比起慢吞吞的密西西比河,科罗拉多河显得活力充沛。密西西比河每英里落差少于1英尺,科罗拉多河每英里却跌落近10尺,经过大峡谷的277英里落差更达2000尺。落差加快了河流的脚步,一路捡拾散落沙石增加了水流的威力。春天融雪和夏季暴雨期间,科罗拉多河水量和沙石助长了声势,支流汇入之后更如虎添翼,经年累月不断侵蚀,终于成就了大峡谷这个传世杰作。

站在高原观景点古老岩层上,风收敛时,我能听到科罗拉多河的声音,却感觉不到曾经蕴藏的威力。据说河流因为遭到上游格兰峡谷水坝(Glen Canyon Dam)捆绑,早已失去艺术家的狂野任性。

印第安人繁衍生息逾千年返回天使步道起点天色还早,我便搭上穿梭于南缘西线景点的免费专车,赶赴峡谷夕阳的约会。

南缘西线观景点多以散居亚历桑那州的印第安部族,如玛莉可巴(Maricopa)、侯匹(Hopi)、莫哈维(Mohave)、匹马(Pima)命名,我径直前往终点站隐士居(Hermits Rest)。加拿大人路易波恰(Louis Boucher)于1891年开凿步道到峡谷间的滴泉(Dripping Springs)筑屋定居,附近居民称他为"隐士"。隐士居的石门上挂的铜钟,来自墨西哥;据说背着钟向前走三步,拾起地上石头往后丢,如果石头敲响钟, 表示好运当头。

回头在侯匹观景点下车,观赏落日的人群逐渐围拢。沿着峡谷边缘步道徘徊,庙台错落的峡谷间,湍急的科罗拉多河仿佛归心似箭;夕阳与云还在峡谷争地盘,也为峡谷添颜色。终于,太阳收拾起河面上的光线,从一座座岩壁上撤退,只留下红霞与云周旋。夜从谷底一步步上升,风匆忙地在林梢寻觅栖所,鸟声逐渐沉静,云也无趣地睡去,峡谷逐渐模糊。

次日清晨,驱车衔接上64号公路,沿南缘东线东行。大峡谷于亚基观景点(Yaki Point)伸展开来,举目自东向西远望,维虚努神庙、天王宝座(Wotans Throne)和瓦哈拉高原(Walhalla Plateau)仿佛连成一线,大峡谷北缘的皇家岬(Cape Royal)便在高原南沿。大峡谷南缘多处观景点都看得见北缘景观,实际到北缘直线距离也只有10英里,开车却要绕行215英里。

大景观景点(Grandview Point)曾经是峡谷最忙碌的地区,铜矿挖掘先聚集人群,观光人潮随后取代矿工;1901年火车进入大峡谷,重心转移到大峡谷村,大景观景点繁华消逝。如今站在大景观景点,只能读到泛黄的图片,林间松涛偶尔也娓娓追述往日情境。

莫连观景点(Moran Point)是为纪念英国画家汤玛斯莫连(Thomas Moran)-他生花的妙笔,说服了美国国会将大峡谷列入国家公园保护。从观景点西望,满目尽是红岩,红色峡谷尽头科罗拉多河湍急。湍急以汉斯(John Hance)命名,汉斯据称是最早定居大峡谷的白人,也是最早的导游,他的奇人轶事至今仍在峡谷中流传。

印第安人大约在公元850年左右便进入大峡谷,300年后遇干旱而离开。大峡谷国家公园里发现逾2000处印第安人曾经生活的遗迹,东线惟一不靠峡谷边缘的吐沙阳废墟(Tusayan Ruin)间,印第安人的祭坛(Kiva)轮廓显得模糊,野花恣意展现灿烂笑颜;废墟旁小博物馆的图画和陈列,生动素描了当年印第安人生活。随后的李潘观景点(Lipan Point)也以印第安部落命名,科罗拉多河在谷底转了个大弯,与挟带沙土而下的支流冲积出较宽敞的河岸,岸上存留着印第安人废弃的居所。

沙漠观景点(Desert View)的了望塔(Watchtower)把守大峡谷东线大门,是大峡谷南缘最高点。了望塔在美国西南印第安人区相当普遍,或用作防卫,或用以积谷,说法不一。大峡谷了望塔二楼设计成印第安人祭坛,展示印地安祭奠仪式,周围壁画叙述印第安人的祈雨传说。登上塔顶透过大玻璃窗远眺,内瓦荷(Navajo) 及侯匹印地安保留区尽是荒漠,南边拔地而起的高达12000英尺的圣法兰西斯山(San Francisco Mountains)更显得顶天立地。

"哈维女郎"和女建筑师考特了望塔是女建筑师考特(Mary Jane Colter)的精心杰作,也是她在大峡谷南缘设计的6项建筑之一。1901年圣太菲铁路(Santa Fe Railroad)火车开进大峡谷,经营铁路餐饮和住宿的哈维公司(Fred Harvey Company)也进驻于此。为了在蛮荒西部提供文明的服务,哈维公司首开雇用女性风气,从东岸征集一批淑女加以训练,这些"哈维女郎"的教养和优雅,不久就驯服了狂野不羁的西部牛仔、马贼和土匪。当时约有2万"哈维女郎"在美国西南部落户,至今当地居民还以母亲或祖母曾是"哈维女郎"为荣。

考特于1902年被哈维公司雇用为室内设计师,不久就成为首席建筑师。一直到1948年退休,除了圣太菲铁路沿线旅馆,她很多精力用在大峡谷南缘, 从1905年的侯匹屋(Hopi House)开始,陆续完成"隐士居"、"展望室"(Outlook Studio)、"幻影农庄"(Phantom Ranch)、"了望塔"、"天使客栈"(Bright angel Lodge)。当时建筑设计多仍依袭欧洲,考特却就地取材,让设计亲近土地和大峡谷逾千年的印地安文化。她在1932年建筑了望塔时已年逾花甲,据说不但四处探访西南地区了望塔,更亲自监工,并且写下相关的印第安人传说典故供导游参考。

出东门后转北,前往大峡谷北缘前,我先取道89号公路奔向小镇佩吉(Page)。佩吉镇北,格兰峡谷水坝抽去科罗拉多河的狂野,围成水波荡漾的包威尔湖(Lake Powell)。多数游客到佩吉乘船游湖并观赏天然石拱"彩虹桥"(Rainbow Bridge),我却为探寻神秘的羚羊峡谷(Antelope Canyon)而来。

羚羊峡谷位于佩吉东边3英里的内瓦荷印地安保留区,上、下峡谷距离8公里,分在98号公路南、北边,因已往野羚羊出没获名,印第安人却称作"Tsebighanilini",意即"大水穿透岩石的地方"。20世纪30年代,在附近放牧的印地安小女孩为寻找走失的羊只,意外发现了这个峡谷。

从大峡谷村到佩吉不过140英里,但我沿东线一路走走停停,抵达佩吉时太阳已偏西,只能到内瓦荷印第安人经营的游览公司订位,加入次日中午的行程。我的旅行像农夫种田,一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选择正午因为看过羚羊峡谷梦幻般的图片,猜想从天而降的光束也只有中午才得见。

四驱越野车停稳时,我们抵达上峡谷。眼前是一座红沙岩山丘,山丘中间一线裂缝,羚羊峡谷似乎无意敞开心扉供人观赏,必须从缝口入洞才能揭开其神秘面纱。

虽然选择日正当中造访,云却不时遮蔽太阳,岩洞里的峡谷光线便如风吹残烛,时明时暗。好不容易等到太阳露脸,光束立即从洞口泄下,宛若舞台上的追光灯,跌落在沙土上,也照亮四周,为惨淡的石壁涂抹上红光;举目环视,石壁上满布的线条都是水流的足迹。

印第安导游说,夏季暴雨引涨羚羊溪水,水流一股脑冲入狭窄的岩洞横冲直撞,就将沙岩凿成水流的形状,恍若开酒瓶的拔塞钻,峡谷因而也称拔塞钻峡谷 (Corkscrew Canyon)。凝视着流畅的水纹痕迹,我想到儿时游戏的陀螺,在放松捆绑的瞬间快速兜圈。峡谷不深,却曲曲折折,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光亮照不到的岩壁,水纹便失去光泽。一面摸索前进,一面估量着洪水的高度,导游指着数十尺高岩壁上的植物残骸,回答了我的疑问;1997年,快速上涨的洪水还曾经吞噬一群进入下峡谷的欧洲游客,致使下峡谷关闭9个月。

离开佩吉前往89A公路,跨越科罗拉多河上的内瓦荷桥(Navajo Bridge)进入大理石峡谷(Marble Canyon)。1869年包威尔行经峡谷时,看到被水磨光的彩色岩石,误认为大理石,因而定名。过河后北行约6英里的李氏渡口(Lees Ferry)便是大峡谷起点,科罗拉多河从此南下转往西南,切割出277英里长的大峡谷,然后进入胡佛水坝(Hoover Dam),最终由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湾(Gulf of California)入海。

美国总统罗斯福钟情"皇家岬"进入公园大门,我直奔皇家岬。地质学家达顿当年命名"皇家岬",因为岬角具备凌驾于天王宝座和维虚努神庙的气势。站在海拔近8000英尺的岬角上,纵是春天仍然感觉冷风入骨,但展现于眼前的峡谷却让人不愿退缩。191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下了登临皇家岬的感觉:"眼下峡谷庄严震慑心魄,日正当中时分,每一处棱角都泛着光辉,光影及形状也不断变换。云扫过天际,却遮不住偌大的峡谷,只见灰色、紫色和赭色的投影;清晨和黄昏迷蒙的光线为谷底增添几分神秘;夜幕能遮掩去部分却也无法全然隐藏峡谷。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我相信没有人能贴切描述大峡谷日出和日落的美景。"车接近皇家岬时,我已经看到伸向峡谷的石拱,石拱被称作"天使之窗"(Angel"s Window),其实是风雨侵蚀石灰石逐渐镂空的洞孔,自然日积月累地在石洞上雕凿,窗也一天天扩大。一路盘桓上山,先看窗框框住一方蓝天,走近时便见到"天使之窗"截取一段科罗拉多河窗框;等到我站上窗框,窗不见了,却隐约听到脚下风穿过窗的声音。很久很久以后,那风也许会嫌窗框挡路,联合雨、雪让窗框消失,那时"天使之窗"只会剩一支石柱,最终石柱也会化作尘土。很久很久以后,站上皇家岬的游客,也许不会知道那里曾经开过一扇"天使之窗"。

与北缘比较,大峡谷南缘几乎是沙漠,谷底有水的地方才见些许绿意;海拔6000至7000英尺的边缘,常见犹它杜松(Utah juniper)和松子松(pinyon pine)。仿佛都知道大峡谷南缘位处沙漠,也不奢望能汲取太多水分和养分,松子松只生长短短的松针,彼此保持距离不作恶性竞争;犹它杜松更以蜡质包裹鳞状针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我四季都曾走访大峡谷,无论春夏秋冬,犹它杜松表情、身段总是愁苦和扭曲,佝偻的枝干和敞露的肌理满载风霜,却努力从石缝中成长,从不过问山中岁月。即使春风拂过大峡谷,邻近的岩崖玫瑰(cliffrose)颤动着满丛奶黄色花朵,脚下鲁冰花和锦葵摇曳着一抹抹蓝绿、橙红,都难见犹它杜松动容。

大峡谷囊括索诺伦沙漠(Sonoran)到加拿大(Canadian)4个生物区(life zones),观察谷底到高原顶端林相,宛若从墨西哥走到加拿大。南缘到北缘,沙漠逐渐染上绿色,植物不愁缺水,反而在意争取更多阳光。海拔7000英尺以上松林繁茂,峡谷岩壁也点缀点点浓绿,绿树甚至力争上游,企图翻越"天使之窗"。

帝王观景点已超过海拔8800英尺,是大峡谷最高点。驱车沿途缓缓上升,直到观景点也不觉得山高,倒是松林逐渐被杉树、枞树取代,其间还夹杂着丛丛白杨。冬天降雪滋润土地,严寒却也减短植物生长季节,杉树因而显得战战兢兢,生怕误了每年三个月的短暂生长期。

从帝王观景点放眼峡谷,海顿山(mount Hayden)显得特立独行,突出山坡的可可尼诺沙岩尖塔,清楚划分与赫漠页岩的界线,更是孤僻到不容草木攀爬。视线跨过海顿山背后重重峡谷再往东移,丘壑庙台陆续退位,苍茫大地是印第安人的彩色沙漠(Painted Desert)。

到达大峡谷客栈(Grand Canyon Lodge)已是黄昏,面向峡谷的客厅游客座无虚席,不愿错失夜幕降临前最灿烂的瞬间。门外便是通往天使观景点的步道,半英里长的步道沿着山脊开辟,站在观景点上,我又看见南缘旧识的天使峡谷,风中隐约的水声应是咆哮泉(Roaring Springs)的喘息;也难怪它气急,大峡谷南北缘用水全仰赖咆哮泉。

《新旅行》指点玩转大峡谷的10种旅行方式NO.1怀旧火车大峡谷铁路客运于1901年9月17日开办,蒸汽火车票价3.95美元,以少于3小时车程取代历时8小时的马车。汽车盛行后,火车于1968年停驶。 1989年9月17日,大峡谷火车重新上路,每天上午10∶00从威廉斯(Williams)出发,12∶15抵达大峡谷南缘,15∶30返回威廉斯。在大峡谷停留的3小时,游客可参加1.5小时或3小时的峡谷大巴士游览,或自行沿峡谷步道观景。查询网址:www.thetrain.comNO.2空中俯瞰 大峡谷南门外的吐沙阳(Tusayan)机场,以及250英里外的拉斯维加斯(Las Vegas)有小飞机或直升机带领游客游览大峡谷;有的公司也提供飞机和游船组合,从空中或谷底河上饱览峡谷风光。查询网址:www.grandcanyonchamber.orgNO.3水路行舟乘舟行走于科罗拉多河最能深入峡谷早期历史,也最能体会切割出峡谷的河流威力。峡谷行舟的方式很多,可以半天、一天随波逐流中欣赏峡谷,或挑战急流白湍;也可耗时一或两个星期的时间经历当年勘测先锋行经的水路。查询网址:www.grandcanyonchamber.orgNO.4骑骡悠游大峡谷骑骡下峡谷的行程包括1天及两天1夜两种。1天行程,清晨由天使步道起点出发,先到印地安花园(Indian Garden)短暂休息后,继往高原观景点(Plateau Point)停留用餐;一边享用午餐,一边环顾峡谷或低头俯视1300英尺下的科罗拉多河。全程12英里,大约7小时。两天1夜行程则以更远的"幻影农庄"为终点,并于次日取道开巴伯步道(South Kaibab Trail)折返。为安全起见,乘客身高至少要140公分以上,体重不得超过91公斤。由于行程热门,23个月前即可预订。查询网址:www.nps.gov/grca。若订位已满额或人在峡谷一时兴起,都可前往Bright Angel旅店的 Transportation Desk登记补位。

NO.5免费专车 3月初到11月底,南缘西线提供免费专车,乘客可在各景点间自由上下。免费专车行驶期间,除残障及出租车,自驾车不能出入。

NO.6游园巴士 最初由经营圣太菲铁路沿线餐旅的哈维公司(Fred Harvey)兼营,目前由经授权经营大峡谷餐宿及旅游的Xanterra公司营运,巴士仍然使用哈维公司标志。游园巴士有四条线路,西线到隐士居,全程两小时8公里,每人16.75美元;东线到沙漠观景点,来回52公里近4小时,每人29美元;日落及日出线路,每人为12.75美元。16岁以下有购票成人伴行免费。任选四条路线中的两条,每人35美元。查询网址www.xanterra.comNO.7 IMAX电影如果从南门出入,不妨抽空欣赏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大峡谷影片。影片历时35分钟,7层楼高的银幕让人仿佛亲身经历精彩刺激的大峡谷之旅。3月到10月每天上午8∶30到20∶30每小时一场;11月到2月首场为上午10∶30,末场为晚上18∶30。上网订票及印票价格较优惠。查询网址 www.explorethecanyon.comNO.8徒步健行用双脚丈量是游览大峡谷最经济的方式。但是大峡谷步道上下落差大,即使最易行的缘边步道(Rim Trail)落差也有200英尺,峡谷所在的沙漠夏季炎热,谷底温度更经常逾华氏100度,每年平均有400个游客要求紧急救助,而惟一能及时救援的直升机收费超过2000美元。公园管理局因而呼吁游客尽量避免在烈日当头时徒步上下峡谷,健行时更要携带足够饮水。

NO.9专家导览 国家公园园警(Ranger)多学有专精,公园排定的园警导游涵盖范围包含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及自然生态,跟随导游园警是了解大峡谷最快捷的方式。

NO.10自驾车 自驾车是最具弹性的大峡谷旅行方式,南缘西线冬季也可驾车进入;大峡谷道路标示明显,可在入门购票时或到访客中心索取地图。

交通:从洛杉矶驾车和搭飞机都能到拉斯维加斯,1小时飞行时间不长,但是加上出入机场手续,多数洛杉矶居民情愿驾车前往,途中若无事故或堵塞,大约耗时4小时。从拉斯维加斯取道93号公路东南行,接上40号州际高速路东向,于威廉姆斯(Williams)转64号公路北上,可由南门进入大峡谷。接近 300英里(480公里)的路程,清晨7时出发,中午即可抵达大峡谷村(Grand Canyon Village)。

大峡谷分南、北缘(South Rim、North Rim),南缘又分东、西线。东线自亚瓦派(Yavapai Point)到沙漠观景点(Desert view),路程26英里,可自行驾车或搭乘付费的游园巴士游览;西线自天使客栈(Bright Angel Lodge)到隐士居(Hermits Rest),路程8英里,3至11月不准自驾车进入,必须搭乘免费专车穿梭景点。入园后可先到访客中心(Canyon View Information Plaza)索取地图(The Guide),了解公园提供的设施及活动后,便可沿着峡谷边缘游览。大峡谷南、北缘之间有交通车(Rim to Rim Shuttle)每天上午7∶00从北缘开往南缘,13∶30从南缘回北缘,单程5小时,票价65美元(来回110美元)。查询电话:928-638-2820门票:大峡谷(包括南、北缘)门票为每车20美元或每人10美元,适用7天。如果还要游览大峡谷北缘附近的布莱斯峡谷 (Bryce Canyon)和锡安(Zion)国家公园,最经济的方式是购买国家公园通行证(National Park Pass)。公园派司每张50美元,可通行于全美所有国家公园,有效期自购买当月起一年。美国国家公园网址www.nps.gov游览羚羊峡谷必须购票, 网址www.antelopecanyon.com或www.pagelakepowellchamber.org若想观赏包威尔湖彩虹桥,必须参加付费游船并另购门票,全程7.5小时。目前因为水浅,已无法从船上观桥,必须下船步行1.5英里(来回3英里)才得见。网址 www.lakepowell.com住宿:大峡谷南缘 大峡谷南缘有6处旅馆及客栈,房间价格最低55美元,最高291美元。最豪华的百年老店El Tovar Hotel就在峡谷边缘,78间标准间及套间都不准吸烟,房间最贵。另外Kachina Lodge、Thunderbid Lodge也贴近峡谷,房租每晚都超过100美元。1935年兴建,与El Tovar同列为历史建筑的Bright Angel Lodge也在峡谷边缘,房间选择性较多,房租依地点及设施不同每晚从55美元至105美元不等。另外距离峡谷都有0.25英里的Maswik Lodge和Yavapai Lodge房间较多,Maswik Lodge 278间房,北栋房间较大也较贵;Yavapai Lodge 358间房,东栋有空调较贵。网址www.grandcanyonlodges.com。大峡谷南门外有一些旅馆,可向大峡谷商会查询。网址 www.grandcanyonchamber.org。再往南边的Williams和Flagstaff旅馆较多,也可查询商会(Chamber of Commerce)。

大峡谷北缘 大峡谷客栈(Grand Canyon Lodge)是北缘惟一在公园范围内的旅店,每年仅在5月中到10月中营业。客栈共有205个房间,大部分为小木屋(cabin);依房间大小和与峡谷距离,价格从93美元至124美元不等。网址www.grandcanyonnorthrim.com 通往北缘入口的67号公路上另有Kaibab Lodge(18英里,www.kaibab.org),杰口伯湖(44英里)也有一些小客栈。

(来源:《新旅行》)
************************************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119

  大峽谷(Grand Canyon)位於美國阿利桑那州(Arizona),為一千四百英哩(二千二百五十公里)長的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經懷俄明州(Wyoming)及科羅拉多州(Colorado)的雪原注入墨西哥(Mexico)的加利福尼亞灣(Gulf of California),所劃割成的許多峽谷中最深、最壯觀的峽谷。大峽谷寬度四至十八英哩不等,而最深處約有五千七百英呎(即一千七百四十公尺)。

  大峽谷區不只限於峽谷本身,同時包括許支流峽谷,像是南流的支流峽谷及北流的支流峽谷等。這些峽谷都隸屬於聯邦政府管轄,劃為特定的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區內有各種與觀光旅遊相關的服務設施。

  大峽谷是世界有名的風景奇觀之一。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看,不論是沿著谷壁向南或向北覽勝,或者從谷底仰視,其景觀皆大異其趣,一日二十四小時內,每一時刻光線明暗,千變萬化,氣象萬千,令人沈醉。

  大峽谷因侵蝕作用,谷內形成繁多的彩色巖石尖峰,尤以科羅拉多河北部河牀最具特色。這些奇巖怪峰,有的依據古時眾神或英雄而命名,如黛安娜神殿(Diana Temple)、渥頓寶座(Wotans’ Throne)。有的源於印第安神話傳說,有的因其形狀所肖而得名。(中國文化大學西洋文學研究所)。
Top of pagePrevious messageNext messageBottom of page Link to this message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Posted on Wednesday, February 18, 2009 - 02:12 pm:   

http://www.nps.gov/grca/parknews/upload/2009winterGuide.pdf

http://tw.traveleredge.com/USNP/Grand_Canyon/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5%B3%BD%E8%B0%B7%E5%9C%8B%E5%AE%B6%E5%85%AC%E5%9C%92


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是美國西南部的國家公園,在1979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以深達1500公尺,由科羅拉多河耗費萬年所切割出來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景觀聞名於世。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西北角。整個大峽谷走向為東西向,總長有349公里,寬度從最窄的6公里到25公里。將大峽谷分為南緣跟北緣。整個國家公園總面積為1,217,403畝。在地形上是高原地形,該地的高原稱為凱巴布高原(Kaibab)。

大峽谷國家公園是1908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所提倡與規劃的,初時只叫做國家紀念公園,在1911年劃立了國家保護區。

1919年的2月26日,經過美國國會的法案通過,正式將大峽谷最深、景色最壯麗的一段,約有170公里長度的區域,成立了大峽谷國家公園,並建立起步道系統、生態與地質學的教育研究系統。

目前大峽谷國家公園是全美最受歡迎的國家公園之一,據統計,每年的參觀人次約有400萬。

gcgvpoint.jpg
站在大峽谷國家公園南緣的最高點Grandview Point

大峽谷國家公園分南北兩部分,南緣一年四季開放,有許多遊客服務;北緣海拔比南緣稍為高一點兒,冬天下雪較厚,因此只有夏天開放,自然環境也保持得比較原始,沒有任何公共運輸可抵達。大部分人參觀大峽谷都只去了它的南緣。

大峽谷南緣距離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及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車程約5小時。此外,大峽谷南緣還有火車站和小型飛機場,可以乘觀光火車或駕駛私人小飛機抵達。無論那一種交通工具都只能帶你到大峽谷的邊緣,只有步行小徑才可以通往峽谷底下。由於峽谷非常深,站在峽谷邊緣只有少數幾處地方能窺見峽谷底的科羅拉多河。要是從一緣走下峽谷,再從另一緣走上來,至少需要一星期時間,把食物、水、帳篷、睡袋等都背下去,沿途在野地露營。由於上來時比下去時要辛苦多了,因此若1/3的水喝完了,或1/3的食物吃完了,或1/3的體力用完了,就該往回走了。峽谷底有許多瀑布、激流、沙灘、小型峽谷等,非有充沛體力走下去無法享受。

即使你沒有體力或時間走下峽谷底,也可以沿著峽谷邊緣走一小段的遠足徑。大峽谷南緣有穿梭巴士,夏天旺季時最靠裏的一段路會被劃分出來只允許穿梭巴士行走。這條線上最後一站的景點跟先前的都不一樣,它讓你毫無阻礙地俯視科羅拉多河澎湃洶湧的景象。大峽谷南緣還有數個遊客中心和小型博物館,介紹大峽谷的地質、地貌、生態、化石、人文歷史等,很值得參觀。

大峽谷北緣臨近猶他州的地方還有兩個國家公園:錫安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及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所以一般參觀大峽谷北緣時會順路參觀它們。這幾個公園都位於科羅拉多高原的邊緣:大峽谷最底層的岩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大峽谷最上層的岩石是錫安峽谷最底層的岩石;錫安峽谷最上層的岩石是布萊斯峽谷最底層的岩石;布萊斯峽谷最上層的岩石是地球上最年輕的岩石。因此若能參觀這三個國家公園,則能對地球的地質時代作一整體的認識。

水流問題

科羅拉多河在大峽谷的上游和下游均被建造水壩攔截,影響了正常的水流。上游是 Glen 峽谷水壩,形成 Powell 湖;下游是 胡佛水壩,形成 Mead 湖,主要供水給位於荒漠中的拉斯維加斯。這些水壩不僅限制了各種魚和其他生物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攔截了所有大洪水。大峽谷的許多地形過去都是由這些大洪水所塑造出來的,如今水流變慢變少了,許多地形就被改觀了,直接影響到大峽谷的生態環境。比方說,因為缺乏由大洪水所帶來的大量泥沙,大峽谷底部的許多沙灘都在消失當中。近年來,科學家們開始在 Glen 峽谷水壩作有限度的實驗性的排洪,對恢復大峽谷的原始地貌有很大的幫助。

空氣污染問題

大峽谷周圍大城市所產生的空氣污染直接影響著大峽谷的景觀:因為視野開闊,峽谷兩岸又有一定距離,所以空氣污染問題常常像是被放大了似的在此特別明顯。空氣素質好的時候,峽谷對岸清晰可見;空氣污染嚴重的時候,峽谷對岸像是被籠罩在一層霧中。這個問題不好解決,因為國家公園管理局無權過問各大城市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各大城市也不對甚麼「世界遺產」的空氣素質負責。大峽谷只好一廂情願地期盼著各大城市嚴格限制並大副降低其空氣污染排放量,聽命於當時的風向、風速等自然條件了。

生態系統問題

自從西方人發現大峽谷以來,大峽谷的物理環境已被改變了許多,如前兩段所說的水流問題和空氣污染問題,這些改變都直接影響到大峽谷的生態環境。人類的活動又迅速地引進了許多外地的生物,它們與當地原有生物激烈競爭。這一切都破壞了大峽谷的生態系統平衡。

Add Your Message Here
Post:
Username: Posting Information:
This is a private posting area. Only registered users and moderators may post messages here.
Password:
Options: Enable HTML code in message
Automatically activate URLs in message
Action:

Topics | Last Day | Last Week | Tree View | Search | Help/Instructions | Program Credits Administration